狩猎好莱坞_第1235章 游戏,游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35章 游戏,游戏 (第2/2页)

科幻片,由派拉蒙出品,预算2500万美元,名叫,男星伊桑·霍克和这一次从曾经毒藤女被西蒙转为饰演豹女的乌玛·瑟曼主演。

    影片首周末三天的票房进账仅有317万美元,彻底失败,然而,故事的设定却非常有趣。

    故事讲述一个基因决定个人前途的未来,伊桑·霍克扮演的由于基因缺陷只能活到30岁的文森特,为了实现自己的太空梦想,与另外一位基因优秀却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半身瘫痪的年轻人杰罗姆串谋互换身份,以获得成为宇航员的机会。

    随后的剧情不足为道,只看这个设定,看这个设定……所以说,这再次证明了好莱坞就是一个圈啊。

    人是如此,电影也一样。

    浏览完刚刚过去周末三天的票房,西蒙处理了一些日常文件,10点钟,则是丹妮莉丝、伊格瑞特和汀科拜尔三方联合的一次会议,现场参与和视频连线结合的方式。另外两家一部分高管亲自从旧金山赶来,伊格瑞特的杰夫·贝佐斯和汀科拜尔的C女郎,则通过视频通信参与。

    关于游戏。

    更准确说,是游戏主机。

    对于这件事,西蒙考虑了很久,甚至已经有些年头。

    维斯特洛体系到底该不该亲自做游戏主机?

    早期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因此一直没想太多。

    现在,天时地利人和,什么都不缺,做不做,就只是做与不做的问题了。

    西蒙最终决定还是要做。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要做主机?

    首先,从用户角度,一个是价格,一个是体验。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想要支持最顶级的游戏,个人电脑都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堆叠顶级配置。而经过定制和优化的游戏主机,不仅可以完美支持各类大型游戏,价格却会便宜很多。至于体验,同样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电视机的显示效果,都甩开电脑屏幕一大截。

    这就是游戏主机的最大优势。

    其次,从游戏厂商角度。

    游戏主机本身很难盈利,这是曾经记忆里微软以持续多年的巨额亏损给予了证明的。不过,通过主机平台,微软却一跃成为全球排行前列的游戏制作和发行厂商,后来的游戏业务营收规模更是稳居全球前五名行列,将EA和暴雪这些同行厂商都甩在身后。

    可以说,微软在硬件上亏损,但整个游戏业务,并不亏。

    不只是微软,拥有自身游戏平台的索尼和任天堂,相关业务营收同样长期位居全球游戏厂商前列,可以说,全球排行前五的游戏厂商,拥有主机平台的三家,就直接占了三个。

    这足以证明平台的力量。

    由于曾经所处的游戏产业环境,西蒙一直比较看中网络游戏,同样的全球排名中,三家主机厂商之外,另外的两家,基本都被网络游戏厂商锁定。哪怕是单机,西蒙也一度更倾向于PC单机游戏。

    但,这些年的了解下来,在根据记忆中的各种信息,他也能判断,主机游戏一直占据着未来全球超过千亿美元游戏行业产值中的很大一部分。

    这就是维斯特洛体系必须做主机的理由。

    而且,现在也时机正好。

    硬件方面,无论是使用英特尔或者AMD的芯片,还是通过汀科拜尔收购苹果之后掌握的已经确定会被边缘化的PowerPC架构自行研发,都不是问题。cao作系统上,同样,苹果公司的技术基础与核心专利,再加上维斯特洛体系于Linux系统方面的长期积累,都能够解决。

    说起来,索尼三年前推出的第一代PlayStation,就是采用了Linux系统,还是从伊格瑞特获得授权版本的Linux。维斯特洛体系要开发游戏主机,不出意外,cao作系统的核心,同样还会是Linux。

    这就是冲突。

    既然势在必行,当然也顾不了这个。

    不过,索尼那边,因为是相关版本的永久授权,维斯特洛体系也不可能再收回,对方根据自己获得的Linux版本进行后续更新研发,除了成本会提高外,并不算致命问题。

    大家的未来就是自由竞争。

    西蒙做出这一决定,狙击的更多还是微软。

    这些年,面对维斯特洛体系或明或暗的压制,微软注定无法再在2000年一度成为曾经历史上全球第一大市值企业,哪怕这一时空的互联网泡沫已经破裂,微软目前还是在与伊格瑞特比拼网络业务,并没有向游戏主机方向拓展的意思。

    西蒙恰好把这个坑占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