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 谁敢动米脂 (第1/2页)
蒲城县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纳鞋底、炕大饼…… 没人跟银子过不去,赚钱要紧。 为了感谢革命军,王高还组织百姓来了一场行路鼓劳军。 八面鼓、八面锣、八对镲。 众人头扎红色英雄巾,腰束黄色征战裙,裹腿紧扎,威武萧洒。 精壮汉子们抬着大鼓,边走边擂,两旁还有几人敲响锣、拍铜镲。 表演到骑马、倒立、跌叉、虎跳时,围观群众轰然叫好声、打呼哨声和锣鼓声混成一片,十分热闹。 李自成很高兴。继横山腰鼓后,这又能收服一队尧山大鼓。 等将来革命军打到欧米,让那群乡巴佬好好瞧瞧。 既然民众表示了,那革命军不得不意思一下。 军民鱼水欢嘛。 唱大戏的消息放出,人山人海围住了两个分会场。 《革命军军歌》开场。 民众sao动。 “这唱的啥玩意儿?” “听不几米。就是可带劲了。” “……” 躲在茶馆二楼的知县暗暗心惊,这队流贼大不同啊! “下面有请奉天倡义国民革命军大统领,一曲《父的陕北》送给蒲城乡亲。”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的那个灯……” “好!” 台下掌声、口哨雷动。 李自成频繁招手,“后面的老乡能听到吗?楼上的朋友你们好哇!” “……鹅莫有喝酒,可为啥就醉咧……” 红着眼圈的知县腹诽,咋没喝死你个祸害! “……黄脖子的那个土狗哟,朝南那个那个咬……” 知县怒骂,土狗怎么不朝北那个那个咬鞑子! 其他围观的男女老少们却纷纷叫好。 好不好听是次要的,甚至更多的人压根啥都听不见,反正起哄凑热闹就对了。逛庙会都没这么热闹过。 盛情难却啊,李自成的兴致也起来了。 “乐队准备,土嗨摇滚《革命军人喊翻天》送上!” “……” “这又是啥玩意儿?” “一边吐一边摇一边滚?” 乐器响—— 李满天先嚎了一嗓子,“他大舅哎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哎……” 众人笑。 “……嗨嗨嗨嗨……” 和声把众人镇住。 “八百里秦川 千万里江山 乡情说不尽 故事说不完 扯开了嗓子 革命军人要一声喊 伙计哎抄家伙——” 李自成开唱: “……革命军人要一声喊呐~~~喊得那巨灵劈华山呐~~~喊得那老龙出秦川呐~~~喊得那黄河拐了弯呐……” “……动次打次动次打次……嗨嗨嗨嗨……” 台上唱的欢腾,台下群魔乱舞。 “虎子,你摇个啥?” “额背不住咧,额还想在地上滚上三圈!” 别说他们,躲在二楼悄悄围观的知县老爷都不由抖动起来。 “……动次打次动次打次……” …… 文工营连唱一整天,红火闹够办正事。 蒲城县外北、东归赵胜;南、西归革命军,下乡打粮。 李自成还在县里收起了商税。 各家店铺比照去年营业额交税,一般行业抽两成,暴利买卖三成,小本生意年入五十两以下的免税。 既然是自愿申报,那当然有人偷jianian耍滑。 李自成怒摔账册,“不老实!群众里面有坏人呐!” 一家当铺只交税八两三钱,鸡院也才九两,糊弄谁呢? “王高,晓谕各家店铺,让他们自查一天,明日重新上报。之后凡有偷税漏税,一概抄家。若有良民出首举报,查明无误后即刻奖励收缴之半数。” 张兴教急忙道:“大统领,学生举报高升楼。县里最好的酒楼,年入银子至少有一千三百两往上。他才缴税十两。” 李自成笑道:“不要急,明天重新统计后再说。商税的事,你跟王高一起去办。好好干!” 两人领命而去。 王高也是个人才,不知道从哪儿找来把超大铡刀,上面还淋了些鸡血,然后扛在肩头去拜访各家掌柜。 第二天,商税收上来两千三百多两,翻了二十多倍。 然而无jianian不商,真不能指望他们全是自觉人。 纳税名单张榜公布,围观者众,当天举报者踊跃。 革命军挑大商号清查了五家,其中三家人证物证齐全,即刻抄家。掌柜和东家戴高帽游街示众。 另外两家未必就是清白,只是证据不够充足,放他们一马。 李自成看着堆满的库房,发愁了,银子多的花不完呐! 散财吧! 衙门里从上到下各有赠银,知县五百两,普通杂役也有五两。 这银子烫手,知县老爷哭笑不得。 他不缺钱啊,每年常例收入都有三四千两。这是全天下每个知县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海瑞那种拒不受常例的也就他一个。 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