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52章 舆论氛围的变化 (第1/2页)
因为完全的私有化而脱离资本市场,威瑞森最近几年在公众当中的存在感很弱,只有业内才清楚这家电信运营商已经在移动通信领域根深蒂固的强势布局。 晚餐过程中,西蒙首先和雷蒙德·史密斯讨论的就是重新将威瑞森推入资本市场。 其实就是又一次IPo。 做出这项决定的目的有很多,好处也不少。 首先就是降低维斯特洛体系对威瑞森的持股比例。 正常情况下的企业老板都希望掌握更多的公司股份,西蒙反其道而行之,依旧是为了进一步将维斯特洛体系融入美国经济。 就像这次的伊格瑞特IPo。 算上近期根据当初的绿鞋机制额外增发的1亿股新股,伊格瑞特当下总股本达到44.26亿股,其中维斯特洛公司持股数量为25.61亿股,持股比例已经降低到57.9%。将多达42.1%的股份转让给伊格瑞特管理层和广大投资人,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伊格瑞特遭受的潜在针对少了很多。 数以千万计的投资人超过千亿美元级别的利益都与维斯特洛体系捆绑在一起,无论是联邦反垄断机构还是美国内外的诸多竞争对手,想要针对伊格瑞特公司,就等于是在针对伊格瑞特幕后的庞大资本联盟。 稍不注意就可能粉身碎骨。 美国电信产业发展已经超过百年时间,想要打破根深蒂固的旧有格局必然面临很多潜在阻力,融合策略无疑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这些阻力。 其次就是筹集资金。 这也是维斯特洛体系未来几年的关键扩张策略,趁着市场形式大好,尽可能通过上市或发债储备更多现金。曾经的历史上,很多九十年代兴起的新科技企业都是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因为资金短缺走向末路。 第三个原因就是更加直观便捷地在上市之后完成与美国在线的合并。 非上市状态的威瑞森电信,哪怕是这次《福布斯》给出的300亿美元估值,在西蒙看来依旧偏低,如果在私有化状态下直接与市值高企的美国在线合并,很难做出让各方都满意的估值,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潜在的诉讼隐患。 上市之后,双方股价都由资本市场决定,再启动合并就不会引发太多争议。 另外,西蒙还提前和雷蒙德·史密斯讨论了美国在线与威瑞森合并之后的人事问题。 这件事说起来还很有渊源。 美国在线的前身最初只是依附于威瑞森前身贝尔大西洋的一家提供网络服务的初创企业,当时雷蒙德·史密斯已经是贝尔大西洋的掌门人,现在的美国在线掌门人史蒂夫·凯斯只是一个创业新人,两人地位相差悬殊。 现在,美国在线正值如日中天,两人的身份虽然说不上完全调转,但一旦合并,雷蒙德·史密斯只能成为史蒂夫·凯斯的下级。 西蒙对这种事情非常谨慎。 如果两家公司合并之后,雷蒙德·史密斯无法与史蒂夫·凯斯密切合作,甚至相互制约,这次合并就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可能给两家公司带来灾难性后果。合并的决定不可能改变,因此,一旦出现某些苗头,西蒙只能将两人中的一个踢出局。 然而,两人任何一个出局都不是西蒙希望看到的。 用餐过程中说起这件事,雷蒙德·史密斯表现的非常慨然,表示将来会尽力与凯斯配合,这让西蒙稍微放心一些,却也不算绝对。 很多事情,说起来总比做起来要容易太多。 随后几天,媒体围绕的1995年《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的议论显得更加火热,毕竟今年榜单上的看点实在太多。 西蒙以700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高高在上,难以撼动。 紧随其后,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个人净资产也增加到573亿美元,相比1994年度,增幅也达到100%以上。 第三名的沃伦·巴菲特,个人财富126亿美元,超出很多人的预期,却是主要得益于丹妮莉丝娱乐对大都会Abc集团的收购。持有大都会Abc集团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因为这一利好,最近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