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人心 (第1/2页)
下一页 当许辰走出京兆府衙的时候,日头还在东边的天空上慢慢爬升。 “大哥!”陆浩、王策迎了上来,忙问道:“怎么样?没事吧?” “有!”许辰肃然道。 “啊?”二人一惊。 “我要赶紧回去洗澡换衣服!”许辰一本正经地说道:“你是不知道那里面有多臭!” 陆浩、王策对视一眼,难掩茫然。 许辰才懒得管他们,继而转身回头,冲着一干学子高声道:“诸位,若是不忙,不如随我一道回去,家中刚建了汤池,正好洗去一身浊气。” 宋代文人为贵,明清科举是入仕唯一途径,学子们只需要寒窗苦读、有真才实学,考中了总能出头。 而唐时却不同! 由于科举制尚未完善,每年录取率极低,加之世家势力雄厚,寒门学子即便能靠科举成功进入官场,前途依旧渺茫。 为此,学会攀附几乎成了唐时寒门学子生存的本能,从获取太守推荐到入京之后的“行卷”,学子们充分展示着自己娴熟的交际手腕。 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变通妥协下产生的固定制度。 科举制的产生为的就是冲淡世家豪门对政权的掌控,然而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新生事物想要取代旧有势力,其过程更是漫长。 在相对的一段时间内,世家豪门依旧强大,虽也无法废除科举,复辟九品中正,但却能利用其已有的强大势力,或是直接让本族子弟参与科举,或是拉拢有潜力的寒门学子,以保证家族对政权的渗透。 许辰虽只是个五品官,但他身后站着当朝宰相,何况眼下这些“反应迟钝”的学子们其实算不上今年的精英,他们有心攀附也要看人是否接受。 所以,许辰这一高喊,很容易便点燃了一干学子的热情。 “如此盛情,实在难却啊!” “这……多不好意思啊!” “许兄方才已然破费,该是我们大伙儿答谢许兄才是!” …… 许辰微笑回应:“无妨!相逢便是缘分,我与诸位又都是同年,守望相助本就是分内事!” “好!好啊!说的太好了!” “好一个守望相助!正该如此!” “许兄高义!再拒便是不当人子了!” …… 许辰身后,陆浩、王策再对视一眼,心中轻叹:“要不要这么容易被忽悠到啊!” 自然也是玩笑话,二人不傻,清楚这帮人如此激动、不乏做作的姿态,当然不是所谓的同年情谊,而是许辰的表态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富贵的希望! 于是,陆浩便也上前,插了一句:“诸位先去家中修整一番,今日老师正于府中召集文会,遍邀长安名士,大家若是有意,不如稍后就随我们一道去吧!” 这些学子并不不认得陆浩,但听他方才称呼许辰“大哥”也就明白了他的身份,此刻自然也就明白了他口中的“老师”乃是何人。 顿时,场面安静了片刻,此起彼伏的心跳声汇在了一起,接着是吞咽口水的声音,足足过了好一阵,才有粗重的喘息声漫延。 一个个双目变得炙热,仿佛能融化这冬日的血。 语无伦次,脑中更是一片混沌。 “好……” “去!去啊!” “那……那我们快……快走吧!” 整个人变得局促,左右望去,眼中满是催促,想快步跑起来,却似乎连怎么跑也忘了。 宰相的文会,宰相弟子的推荐,还有那些断断续续听到的关于今年科考的信息,以及已经出现在面前的本科主考,当朝首相陈希烈…… 这样的机会是他们在梦中也不曾出现过的场景。 当陈希烈从京兆府走出来的时候,停下了脚步,只是望着许辰这里,久久不言。 良久,忽而叹道:“罢了,这一批得不到便弃了吧!” 许辰的手段算不得高明,徐番也是,只是有时候其实并不需要多么高明的手段,高手随意间的一拳也就够了。 当许辰、陈希烈各自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离开后,那些被“召集”起来的百姓也就悻悻走了。 虽说原本期待的高潮没有出现,但能近距离观摩朝廷高官的针锋相对,也足够他们在茶余饭后进行无数次的组织、加工和描述了。 当京兆府衙的大门口再次变得冷清时,四下聚集过来的目光也纷纷收了回去。 “世家对于朝堂的掌控从未放松,这一次的事看上去是太子系残党们不甘坐以待毙,试图垂死挣扎。其实说到底还是世家和皇权之间的冲突,皇帝要集权,不想事事都和世家妥协,而世家大族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只能一次次和皇帝争夺,之前南边的动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