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吃不到杏子就说酸  (第1/2页)
    晚晌吃过饭,张氏还真的来了,提着一篮新鲜杏子,还没进门就嚷嚷道了。    说是贾二奎午晌到山上砍竹子顺过摘来的,他们吃着还挺甜,不酸口就给拿过来了。    子箐在灶里洗碗,贾守望扒拉了十来个让她忙活完了洗一洗。    且就这么会儿的功夫,张氏竟然就把这老俩口说动了。    反正子箐回到堂屋里就见自个儿老娘笑么呵的拉住她交代着,说到了镇子上得听她表哥表嫂的话咋咋了的。    倒是他老爹蹲在门槛上有一搭没一搭的吐着烟圈,瞧不出个喜怒。    隔天收拾好了大伙儿一块出门,贾二奎去跟他处的好的兄弟借了一辆牛车,说今儿走个轻便的,找个来当代步的。    贾守望与赵氏自是乐得,止不住的把贾二奎夸了一顿,将油罐铁锅还有面袋子搬上去。    老俩口跟子箐挤着坐下,好余出些地儿来放张氏编好的那些篓子竹筐。    路上子箐很想问张氏,她昨个儿晚上是怎么说通她爹娘的。    可车上就这么点地儿,她一开口估摸着连前头赶路的老黄牛都要搭腔,所以就是忍着。    且张氏也是憋了一路,昨个儿这箐妹子只撂下半句话,害得她都不知道该拿剩下的那些竹片子咋办了。    差不多过了半个时辰,他们便到了集市上,贾二奎与张氏要抢摊位,要不迟了就没位置了。    他们在路口帮着贾守望把油罐锅子卸下来,就与他二老分开了。    贾守望不让子箐动手,自个儿把面袋子挪到路边。    那里有个半人多高的土灶,挨着墙边的那块黑了一片,显然是常年烟熏火燎的烧炉留下的。    子箐与赵氏把油罐啥的拿过去,她窝在路边前后看了看。    这时的集市已经是人声吵杂,热闹非凡,左右俩边的小摊都摆满了,卖啥的都有。    然而这条一同到底的街道虽为纷繁却不杂乱,仔细瞅瞅倒是井然有序。    镇子口那块没人摆摊,只有一些闲来无事的汉子坐在那块说唠,往下就是贾守望他们这,有几个小摊都的是卖吃食的。    在墙角还有一张代写书信的桌子,一个穿着布衣的书生正在把笔墨纸砚摆出来。    贾守望一瞅就酸溜溜的嘀咕着,说早知如今烙葱饼,不如将早年卖虎皮分来的那十几两银子拿去交了学费。    瞧瞧那后生,动动笔杆子就能来钱,在纸上唰唰几下就是十来个铜子儿。    赵氏只道他吃不到杏子说就酸,那年他都是二十来岁的老渣子了,哪个学堂敢要他,若是耍起了浑性,那学堂里的夫子学娃还不够他捏鼓的哩!    子箐瞅着这老两口笑着摇头,接茬往后瞧,只是越过几个菜摊rou铺,再往后的她就看不到了,唯有扬着脖子使劲儿瞅。    贾守望以为闺女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场面,看着啥都新鲜,心里疼惜她,与老婆子说了,就让闺女跟二奎媳妇儿四处转转得了。    赵氏也是这般想的,应承老头子一声,在怀里摸索着走到闺女身边。    她把钱袋子递给子箐,说这里头有百十来个铜子儿,一会儿跟她二表嫂出去了,瞧见好的就买。    子箐一阵纳闷,她娘这是干啥啊,要她跟二表嫂去哪儿么?    赵氏没说啥子,只管与她指了方向,叫她一直往下走,寻二奎媳妇儿去。    子箐想留下来帮手,她爹一直念叨着,说这些天都没出摊了,这边脏的不成,得赶紧收拾收拾,好起灶烙饼。    可二老一个劲儿的赶她走,说她杵着不知道干啥,站在一旁反而挡了路。    子箐拗不过这老两口,便顺着这条路下去了。    过了几个摊子,路边那些个茶水铺子的伙计一直在吆喝让她进来坐坐歇歇脚。    子箐瞅着新鲜,唇边扬着笑意,只顾看街倒没去注意别的,直到听见张氏在后头叫她了,她才忙折回去。    张氏搬开一个筐子让子箐过来,把一旁的小凳递给她,笑道,“咋样妹子,看花眼了吧。”    子箐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且问张氏这个镇子咋这么热闹。    张氏手下忙活着摆摊,与她说了,这块十里八村就这么一个镇子,外头又有几条官道,做买卖过路的都在这块歇脚。    像镇门边上窝着的那些汉子,就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