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美国大编剧_第七卷第136 节 说服与说服(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卷第136 节 说服与说服(1) (第2/2页)

一下气氛。亨利和他搭讪了几句,很快的,把话题就转到了赵家东身上:“赵先生,我们见过地。是吗?”

    “是的。这一次我是借参加新闻代表团的机会到贵国来地。嗯,在上一次的座谈会上,我们见过。”

    “啊。我记得是这样的。怎么,只有您一个人吗,今天?”说完话,他自失的一笑:“我的意思是说,这一次只有您准备……”

    赵家东还有点不太明白,赵晟接过了话题:“是的,我认为,赵先生在这一次来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中,算是学识和人品最好的一位。我认为。这样的人如果真地能够加入到贵报中文版地编辑行列之中的话。对于你们彼此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主要是对你们。”

    亨利知道赵晟,也算认识他,知道这个年轻人是个相当锋利的家伙,闻言苦笑着点点头:“赵先生,我得承认,您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推荐人。但是我想,只有一个推荐人。是绝对不能成为您加入到《洛杉矶时报》中文版编辑部的理由。所以,我下面的话请您不要介意。”

    赵家东听得半懂不明白。不过对方最后说的:“请您不要介意”他却清楚了:“您放心,我不会介意地。”“那好,如果说波贝克先生对您的推荐是硬件条件地话,我得说,我还算满意,但是软件呢?您认为,您加入进来可以为我们的中文版报纸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吗?赵先生,我有必要提醒您,作为一个和您有着相同工作年龄的新闻从业人员。我真的不认为贵国的某些奖项是可以值得我们认可的。您明白我的意思吗?”

    赵晟狠狠地瞪了亨利一眼。他妈的,狗眼看人低地玩意儿!你认为只有普利策奖是最高荣誉吗?你他妈地得过吗?心里咒骂着。嘴上把他的话翻译了出来。

    赵家东一边听一边点头,等赵晟说完了,他点点头:“我明白了。首先我要更正一条,我不认为范长江奖和邹韬奋奖是值得一个人永远提在嘴边地荣誉。不要说是这两个奖项,就是美国人,对不起,我修正一下,是美国的新闻记者,就例如露易丝口中不停念叨的普利策奖也未必是值得一生之中永远挂在嘴边的荣誉!我不认为您口中的硬件,软件,是一个人生存的准则。我也不认为成为贵报的一员就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正相反,不管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身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认为,报道真实才是最最重要的。虽然说,新闻是一种选择,但是,真实的报道才是我们最最需要的亨利听赵晟说完,不为人察觉的点点头:“您刚才说,新闻是一种选择,是这样吗?”

    “是的。”

    “那么,您刚才说的,报到真实是最最重要的。您认为真实的东西也有选择的余地吗?还是您口中的真实本身就是选择出来的真实?”

    赵家东笑眯眯的点点头:“您没有说错。很多事实就是这样的。一则事件,当然可以有不同的声音,而每一种声音,代表的也都是他们真实的反应。但是我们选择的,却都是对我们有利的声音,这不就是选择的真实吗?”

    亨利当然知道这个问题的意义就在于你选择的是什么,问这个问题也知道难不住他----波贝克先生和梅森联袂向他推荐的人也不会真的是饭桶:“那么,赵先生,您还没有告诉我,如果您加入进来的话,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呢?我想您很应该知道,这样的一份在美国印刷,通过航空手段运往贵国的报纸,在新闻的实效性上,将会受到多么大的制约?这还不包括报纸本身在成本上的增加?”

    “我当然知道。”赵家东犹豫了一下:自己真的要加入进去吗?看了看赵晟满脸期待的眼神,他心中一软:自己如果这个时候告诉对方自己根本没有兴趣在美国上班的话,得让波贝克先生承担多么大的压力啊!如果你都没有兴趣的话,那还安排这一次的见面做什么?拿人耍着玩儿吗?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昨天上午发生的一幕和刚才亨利对自己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也激起了老人的傲气:不就是老美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就不信你比我们强多少!连这样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哼!

    胡思乱想了一会儿,赵家东轻轻的笑了起来:“亨利先生提到的这两件事确实是个问题。我们先说第二点,就是新闻的时效性问题:确实,报纸的新闻如果缺少了这个最最重要的部分,是很难吸引到读者的注意的。但是,作为在美国----这样一个新闻事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内,也很有影响力的《洛杉矶时报》,如果真的推出了中文版的内容的话,绝对可以凭借着这样一个响亮的名字,获得中国人的认可。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贵报:在很多中国人的心中,除了《纽约时报》,俄罗斯《真理报》和英国的《泰晤士报》,就算你们的名气最大了!这是第一个有利方面。”

    亨利似乎来了点兴趣:“还有第二?”

    赵家东少有了开起了玩笑:“还有第三呢!”

    “我在听。”(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