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45章 滕王阁序?  (第2/2页)
而发,不知哪位才子起个头?”    这人应该是闫太守的下属。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却没人敢站出来。    闫太守道:“这诗词歌赋就没必要比了,大家都是国之栋梁。干脆我就厚个脸皮……王勃,听闻你才华极高,堪称绛州第一才子,今日可否赋诗一首?”    王勃受宠若惊,看着卢照邻和杨寒,当下起身谦虚道:“闫大人,其实学生才华一般,这绛州第一才子,学生愧不敢当!”    闫太守笑道:“有什么不敢当的,你在林堂书院的所作所为,我已经清楚了的,你不用谦虚,只管作来!”    王勃作揖道:“学生……大人,其实杨寒与卢照邻之才,都高于学生,我怎敢受得起。”    闫太守眉头一皱,道:“汝等接二连三说起杨寒,那好,就让杨寒先赋诗一首。”    众人一怔,特别是林堂书院的人。    杨寒也是心中一惊,这王勃真是糊涂,他难道不知道算科地位不高吗?这闫太守不重视他也是理所当然,现在好了,把他送到了枪口之上。    杨寒虽然经过了两年的学习,但也是只是对诗词等古代文学处于了解阶段,想要赋诗一首,恐怕很难。    那刘子璇确实面露兴奋之色,拉着秦雪景看向二人。    王勃、卢照邻和杨寒都是当日交流之时最为风头的,自是被众人所关注。    杨寒无奈,只得站起身来道:“大人,学生才疏学浅,赋诗恐怕……”    闫太守哦了一声,仿佛是早已料到,顿了一下,那闫太守又道:“我知道你算科不错,不过你可知如今科举,不在试考算科!”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是了,民间一直说明算被停止科考,但是一直未得到证实,如今由闫太守亲口说出来,众人哪里不惊?    但是算科一门向来处于微妙的地位,唐代之时,算学是国家开设的数学专科学校,招收“文武官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可见地位倒是不高,但矛盾在于,不列在科考之中,却专设了学校。    闫太守又是微微一笑,道:“不过,既是人才,那就要多多努力,如果你当是奇才,本官也不会吝啬推荐,将来进入太学当得先生也未不可知。”    杨寒听得这话,心中却是不舒服,显然这话已经明确告诉了他,明算对于闫太守是不会被注重的,对于朝廷也是可有可无。闫太守最后一番话,无疑是在彰显他的风度和胸襟。    杨寒只得作揖道:“多谢大人提点。”    说完退了下去。    那闫太守道:“停止明算科考的文书,或许九月下达,不过不会影响大家的科考。林堂书院和贤者书院同为我绛州人才摇篮,大家要多多继续努力,提高才学。”    众人一同点头。    神色黯然的,恐怕只有王孝通和杨寒了。    如果明算真如闫太守说的,恐怕想要出头,有些难度了。杨寒心中突生一丝不屈,心想:现代之时从未认输,现在同样也是,若是明算不行,那就让我来改变它吧!    就在走神之时,王勃突然道:“闫大人,学生不这么认为,早年我与杨寒结识,深知明算之巧妙,若是加以利用,必能推进我大唐盛世……”    闫太守挥手道:“不必说了,我心中有数。”    “可是……”    闫太守打断道:“王勃,听说你才华冠绝,今日你先行为滕王阁赋诗序一首吧。”    王勃怔了一怔,只见王绩正在对着他使眼色,当下便道:“是!”    王勃似乎是在走神的状态之下,走到了早已准备好的桌台旁,旁边丫鬟帮着磨墨。王勃不得不拿起笔,陷入思考之中。    不一会儿,王勃在纸上写了起来。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那闫太守一扫之前的郁闷,露出兴奋之情,走了过去,看见这首长赋,惊得嘴巴微张,连连颔首。    杨寒仅仅是看了一眼,只能看清楚首句,突然心中一动,记得语文书中记载的唐滕王阁序的首段绝对不是这句,现在怎么会直接写入“时维九月”了呢?    既然不是的,那原句到底是什么?    杨寒努力回想书中的内容,现在才暗暗自责当时没有好好听课学习。    过来一会儿,终于想起八个字,是了,首句应该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以杨寒现在的才学程度,自是明白这八个字的意思。滕王阁在今江西为汉豫章郡治,如今明明是在绛州!想到这儿,杨寒不由得心中一惊,这是怎么了?    但看王勃诗序中所牵扯到的江西景色,全都没有写出来。杨寒这下子懵了,居然和历史上不一样!    然而一切还不止如此,一切都在悄然变化。    正在思考之时,王勃已经书写完毕,将笔放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