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章 琐事 (第2/2页)
...... 北姑苏道的事情,处理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麻烦。 至少小殿下需要负责的事情很少。 他素来很少插手齐梁的朝纲,事实上北出之后,拜入圣岛,易潇便再也算不得是庙堂中人。 易潇帮着萧布衣做些琐事,大小打杂,算是跑腿。 北姑苏道的平妖司,城主府,算是两大势力,相邻的道境,如西宁道,都派遣了大量的兵力,驻扎在烽燧长城外,齐梁北姑苏内。 扑了个空的妖族似乎也并没有急着吞下烽燧这块rou。 烽燧是特地留给妖族吞的一块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既然齐恕拱手将烽燧送了出去,西域没有不收的道理。 负责烽燧战事的,是南吕宫的宫主。 顾胜城。 顾胜城真的没有吞烽燧这块rou。 他留了一整座空城。 谁也不知道,这个男人想要做什么。 ...... ...... “最近的齐梁,有点意思。” 这是齐恕找易潇喝茶时所说的话。 所谓的喝茶,只不过是个借口。 齐恕也并不清闲,哪里有空静心喝茶。 萧布衣和齐恕,几乎包揽着,要处理如今动荡时期,北姑苏道境内大大小小的繁琐事宜。 令人头疼的繁琐事宜,大抵就是为了妥善处理好平妖司和城主府的关系,以此稳住北姑苏道的军心,民意。 齐恕一边琐碎的说着,易潇一边琐碎的听着。 ...... ...... 目前看来,妖族很聪明的没有直接吞下烽燧。 而是选择了在城外观望。 北姑苏道的战力已经集结完毕。 三十五万控弦之师。 整个齐梁北部的庞大力量,都聚拢在了北姑苏道境内。 与妖族在西域边陲玩的那一处伏兵藏潜一样。 这三十五万的控弦之师不动声色,已经来到了北姑苏道的边缘区域。 若是妖族踏足烽燧之内,便会遭遇到灭顶之灾。 齐梁与西域的边界,似乎有些冰雪消融的意味。 那座烽燧,名存实亡。 平妖司代表的是齐梁北部道境的江湖。 而城主府则是庙堂。 对于萧望颁布到北姑苏道的诏谕,大抵多是削弱平妖司,以及平妖司下属的效果。 易潇其实能够明白其中意味。 他知道,萧望已经开始打压江湖了。 齐梁如今容不得江湖与庙堂那么和平的“共存”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平妖司还没有能够与城主府抗衡的人物。 但这座北部江湖,已经开始慢慢起势,年轻的仙师大人,在游走西域之后,已经有了些气候初成的意味。 他们要成长,势必要分去齐梁的国运。 气运之说虚无缥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有站到了萧望这个地位的人,才会真正去重视气运这一说法。 大秦大楚的灭亡,都是气运被打散,最终导致功败垂成。 始符皇帝和西楚霸王,两人都各自占据了一国太大的气运,功成功败,都在于一人。 怕就怕,有这么一个人,像当年始符大世初始之时,从剑冢走出的那位年轻霸王一样,毫不讲道理地开始争夺大秦气运,如鲸吞吸水,不可阻挡,最终将一国都吸得“奄奄一息”。 萧望并不是一个赌徒。 他向来是一个尽力尽善,力求稳妥的人。 他以庙堂打压江湖。 平妖司之内,九品之后的修行者,都列入朝廷编制,一年遣送到十九道道境内,入十八神将麾下,接受各自时间不等的磨砺。 一身江湖气尽数磨去。 不仅仅是北部,这条谕令发布到了齐梁的十九条道境。 淇江以南的江湖,就这么一夜之间,被一人握在手中。 江湖看起来还是那座江湖。 萧望对于这些江湖高手的束缚,其实算不得太深,列入朝廷的编制,只是名义上的拘束,日后天阙行事,处理那些越界的江湖人,便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和律法。 对于那些江湖九品,所谓的磨砺,其实更算是一种好事。 至少有了与神将大人请教的机会。 很多人会觉得这条谕令的束缚,比起好处而言,几乎可以忽略。 “陛下行事向来快如闪电。” “这几条谕令下的很准确,让人无法拒绝。” “但谁都知道,陛下想要的,从来都不是眼前,而是未来。”齐恕认真说道:“陛下握住了齐梁的江湖,若是陛下不想看见大宗师这样的人物,那么这座江湖,二十年内,就绝不会有大宗师登场。” 易潇沉默了。 他听齐恕说完了这些。 关于萧望对于目前局势的处理。 最后齐恕神情有些古怪地说道:“陛下发布了这些谕令之后,又连夜发了一条很重要的谕令。” 易潇微惘地啊了一声。 “齐梁二殿下,年后大婚。翌日将广发请帖,帖上有名之人,万望能赴兰陵城,普天同庆,兰陵共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