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 阖家团聚 (第1/2页)
此后的路途,一直到回到兰陵城,都极为顺利。 车厢里掀起窗帘看窗外景象的小殿下,难免有些恍惚。 出洪流城。 阳关谷。 涓州官道。 易潇看着这些熟悉的景物,一切如昨天般历历在目,鲜活存在于自己的记忆之中。 十六年初自己曾从这里坐车走过。 当时自己还没有剑,也不配刀,只是膝前一卷书,两眼观自在。 如今背负刀剑,鲜血浇灌剑鞘刀柄,他早已经走完了鲜血和荆棘铺就的那条路。 闭上眼沉浸在回忆里的时候,更像是孑然一人,孤独归程。 ...... ...... 车马路途不算遥远。 国师大人一路上没搭理大殿下,却是极喜欢这个佛门惊艳初长成的小姑娘,每日为易小安讲道论经,有惑必解,有问必答。 易小安被白袍老狐狸认为是当今世上修行天赋最强的一人,入大榕寺以来,在修行境界上从来没遇到过任何阻碍,剑术境界在一年之内就抵达了圆融如意的大圆满境界。 但佛经晦涩难懂,与剑术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小殿下有些惊讶于易小安与自己老师之间居然能够如此的一见如故。 易小安性格相当拒生,对于外人向来是九分漠然,一分陌生,吝于自己口中的每一言每一句,更不用说去主动搭话。 从龙船上醒来之后,易小安就一反常态主动去请教源天罡问题。 所以三位殿下下龙船在洪流城引起轰动的时候,易小安和源天罡还在龙船上孜孜不倦讨论着佛经佛法,印证着诸多想法念头。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这一路上说尽三千世界,论遍琉璃花瓣,世间因果。 一同跟着旁听的易潇惊艳于易小安在佛法上的悟性,提出的问题角度刁钻,极难回答,更感慨佩服于老师的博学多智,无愧一国之师,若是撇开驳杂学术不谈,单单只论佛法,也绝不会输给大榕寺登顶佛塔的青石小和尚。 受益匪浅。 萧布衣和唐小蛮两个人干脆腻在了单独的车厢里,没羞没躁过着二人世界,享受难得的清闲日子。 大殿下每天傻乎乎乐呵呵跑去源天罡的车厢,每天都被论佛辩经正在兴头上的国师大人没好气赶回来,第二天继续敲车厢掀车帘,乐此不疲,三天之后国师大人终于忍无可忍给了他一个板栗。 国师大人丢了一本开慧经出来,骂了一句榆木脑袋。 大殿下知道老师消气了,笑眯眯接了经文,再不去打扰老师清净,每天安安静静窝在车厢里读书。 马车从洪流城到阳关谷之时,稍微暂驻了片刻,易小安本想就这么回大榕寺,被国师大人挽留了下来。 小殿下去了一趟大榕寺,出来的时候拉着一个和尚的僧袍,那和尚满面无奈,被小殿下拉上了车厢,恭恭敬敬向着国师大人行了个礼。 “易潇说是兰陵城今年人多,喜庆,非要小僧来凑这个热闹。”青石眉眼清稚,揖礼说道:“国师大人,久闻盛名。路上多有打扰,还请海涵。” 源天罡眨了眨眼,对青石使了一个眼色。 年轻的监院大人柔声对易小安说道:“快要过年了,易潇说要把整个大榕寺都请到兰陵城里陪陛下过节,到时候寺里空空荡荡的,忒无聊,现在孩子们都盼着去兰陵城呢,就看你一句话了。” 易小安瞥见旁边小殿下那张俊俏里带着憋笑意味的脸,旁边车厢的萧布衣和唐小蛮一阵好言好语相劝,大殿下也探出脑袋来煞有其事点头附和,再加上自己那位没有底线的小师叔,居然要把寺里人全带去兰陵城过节。 到了这个地步,哪里还有半分容自己拒绝的余地? 易小安点了点头,轻轻嗯了一声,算是答应了。 小殿下轻笑着纵声吹了一个口哨。 轻快声音之中—— 小沙弥穿着加厚的宽大佛袍,小跑着歌唱着从大榕寺里涌出来,欢呼雀跃,将自家的居士大人团团围住,载歌载舞,小脸蛋上写满了欣喜与快然。 易小安有些不知所措地捋了捋发丝。 易潇温柔笑着说道:“一起回家吧。” 红鬓别发的女子突然鼻子一酸。 回家? 她轻轻嗯了一声。 心底涌了一份巨大的温暖。 ...... ...... 黄昏。 兰陵城外,载了整个大榕寺的车马终于踏着斜阳来到了南朝国都。 而城门外早已经有人迎接。 橘黄色的余晖拍打在城墙上。 日色将暮。 小殿下先行下车,接着扶着老师下了马车,再去扶易小安。 那双手微微犹豫,最终仍是递了过去。 易潇轻轻牵过易小安,动作轻柔而小心,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