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_罗兰_死亡骑士书友的一些书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罗兰_死亡骑士书友的一些书评 (第9/9页)

多是能起与草木而立于庙堂之间。

    在那个年代,百家学术,谁能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那么谁就是主流,谁就会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从而受到学子们的追捧。也因而经学才会有所谓的“师法”“家法”这些无法超出的禁锢。而从来这些经学都只有更适合,所以,很多时候,提出这些学术的人的观点,又会真正的影响到政治的走向。

    所以,书中的人物会经常的论争学术,会有长篇的讨论和争执。可能或许这些写成外篇或者补充貌似不错,但是我觉得还是写在书里面好。很多人觉的烦冗,想想,今天本来希望看到更往前一步的,结果还是全部在论争……,谁都会有点失望吧……

    从河北开始作为一个单独的势力,他必须有自己的理论支持和政治观点。这时候,选择的理论好坏,直接对行政体系,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这个时候,学术政治上的大讨论是不可或缺的,要不然谁知道你这个理论和制度从哪里出来的?天上掉下来?

    我想很多东西,如果回头去看,可能就恍然大悟了。原来这样的变化是自然的,是成长的烦恼啊。

    我觉得,风格的变化,在于地位的变化,在于接触的阶层的变化,也在于主要斗争方式的变化。

    前期是战场,后期是朝廷……

    而这时候,主角的成长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而为了主角的成长,貌似猛子大大被了繁琐的名声……

    但是这是成长的烦闹,取舍的烦闹和学习的烦闹……

    是正常,合理的

    能力越大,地位越高,责任就越大,一个大头兵可以不管不顾任意冲杀,一个低级军官就必须顾及同袍生死,一个中级军官就必须考虑团队生存,一个高级军官就必须思量战场全局,一个元帅就必须考虑国家利益,而做到一国实际上的领袖,就必须为天下生灵和历史进程考量了.这也是一本成熟的历史小说应该有的风格变化.

    ====================

    书评九:

    关于主见和制衡的我的理解:

    什么叫主见?

    作选择题的时候,能选对的就行了。

    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建议是好事啊。

    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呢……

    自己不擅长的科目,让擅长的人去做,这是没错的。

    很多时候,你的是对的,但是不是最合适的。有一帮人能帮你把最合适的找出来,这个是没错的。

    政权是肯定需要制衡的存在的,缺乏制衡的政权,在主掌权利的势力青黄不接的时候,就会陷入危机。之前的秦始是如此,汉武也是如此。之后的大宋是如此,大元也是如此,大清的青黄不接的代价好像更是惨重……

    只是最适合的政策,没有最合理最正确的政策,所以就需要有人有势力不断的去追求去探寻最适合的政策,去寻找最合适的做法。而这就需要有竞争,而缺乏制衡的政权永远缺乏良性的合理的竞争。而所谓的窝里斗,那是属于内讧,是恶性竞争。

    更何况,对于豹子来说,他有长公主在手,现在主政的也是长公主。只要长公主不失,那么天下无人能动其分毫。

    看到他在大漠的时候晋阳事变了没?

    有长公主在,目前,再怎么制衡,只要他自己没有不适合的野心,都对其无效的。既然如此,何必在乎什么制衡呢,你们愿意,你们搞去,只要不影响大业。他培植一个个他觉得合适的势力,团体,让他们去慢慢的形成制衡,这不好吗?

    在河北,他先后培植大了俩个势力,一个是洛阳的老臣,然后在接驾天子之后有培养了一个西凉文臣如贾诩等人,这些是和原来的河北士人形成了文人内部的制衡。在超堂之上,只有存在不同的声音,然后大家经过合理的谈论,才能去尽可能的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方案。这就是制衡的目的。并不是所有的制衡都是窝里斗,很多时候内部学术方面的制衡,反而能促使大家更加努力的去寻找最合适的方案。

    仗是要打的,兵是要招的,都是要定的,你们想炒,想讨价还价,这个是合理的。合理的讨价还价,可以接受,总比成为反对势力好吧?不合理的讨价还价,那就拒绝了,没话说的。

    内部搞破坏的,超出限度了,就没的话说了,屠刀还是不老的。

    威信不是要主见来体现的,是靠不断的成功,不断的付出,不断的努力,不断的用心来让别人信服的。

    而最合适的总不是那么能想当然就出来的,是需要不断的讨论,探讨,试验,改进,完善,然后再……

    而且任何制度都需要不断的变革是适应不断变化的势力和社会结构。

    这些都是正常的。

    维持一个朝廷上的制衡是必须的。

    而相对的军事上的制衡是万万不行的。因为那就是一个分裂的开始……

    军人是通过战争,战场来体现自己的价值的。

    而文官,是通过讨论,去寻求最合理的方案,这是他们的工作。

    所以如果大家都抱成一团去了,都聚集到一个意见下面去了,他们他们就整天无所事事,只需要点头,摇头就行了。

    这时候,他们无事找事反而会生事了。

    而在当时的环境下,当各自为自己的意见和方案努力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让一个个团体分别是为自己的方案和意见努力反而更现实点。

    从总体来说,这样也是利大于弊的。

    势力和团体不是一天形成的,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当需要的时候才去寻找,就晚了。

    在还没需要的时候,就去寻找了,开始培植了,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说说所谓的“豹子的政治白痴论”

    豹子在尔虞我诈那一方面,确实有些白痴,有些太理想化,有些太过于执着了。

    但是在大方向上,我不认为他很白痴,反而很有远见。

    首先,他很注重保护自己,军权在手,什么都好说,翻不了天。

    其次,其次他在朝廷上培育很多势力,有武人的(武人还有各地的),有门阀的(这个派系更多了,有原河北的,洛阳的老臣一脉的,还有西凉的,还有颍川的等等),还有寒门文人的……

    还有,一个在无数的尔虞我诈中能生存下来的所谓的政治白痴,真的就是因为幸运吗?

    当然了,他的偏执,注定了他的路很难走,很辛苦。

    道路是曲折的,另外,书是作者写的,所以说我们还是可以期待一下合理的美好的结局的。

    所以说很多时候,听手下的汇报了,争论了,选一个自己认为最合理的就行。

    这个就要能力。到最后,这些就是你的主见。

    而不是说人云一,你云二,这个叫主见……

    人人云一,独你云二,不是天才就是白痴……

    但是貌似天才和白痴是没什么区别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