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_死亡骑士书友的一些书评 (第7/9页)
在细节上可能或许需要作者以后进一步完美,但是这样的完美对于像我这样的人来说并不是必要的,因为我希望看到的和需要看到的我现在就已经看到……那些所谓的完美的东西很多对于我来说是没必要的。
对大汉是如此,对北疆也是如此。现在是到了该取舍的时候了,既然你整体再好,别人也就盯着你的小处,既然该支持的还是会继续支持,是到了把那些有不良用心的毒人们挖掘出来,驱除出队伍的时候了。 废话到此,欢迎大家跟贴。不过对于所谓的教条,我继续忽视 ==================== 书评六: 从正史看豪强,门阀,大族。 汉末,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非常之大,党人与宦官,以为门阀世族和皇室的矛盾都比较的大。 在大汉分崩前,有过两件事情: 第一件是:中平元年,汉阳人阎忠劝皇甫嵩“征冀州之士,动九州之众,南下洛阳,剪除宦官,最终推翻汉朝自己称帝”。被皇甫拒绝。 第二件是:中平五年,冀州发生的未遂政变,党人领袖陈蕃之子陈逸,南阳许攸,沛国周旌,术士襄楷等于冀州刺史王芬结谋意图乘灵帝重游旧宅之机废帝。 这两件事情,表明党人甚至某些士大夫的眼里,东汉已经不再如“经”中所说的那么神圣了,他们开始为了自己集团的利益,已经开始不把东汉放在脑子里面了。 而之后董卓把持朝政,天下门阀世族以及豪强门纷纷开始自立,割据一方。此时袁氏最早提出所谓的“政在家门”的口号。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依托汝阳、颖川、南阳一带的其他家族和门生故旧,在汉末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非常巨大的力量,如与何进的结盟。然而董卓的入京主政,使得,袁绍和袁术分别出奔冀州和南阳。 袁绍和袁术利用家族影响,在冀州和南阳迅速建立了庞大的势力。这里袁绍集团除了袁氏宗亲,还有三部分组成:一为一同从洛阳出奔得逢纪,许攸等;一为韩馥的颖川老乡,荀堪、辛评、郭图;一为河北豪强,如沮授、田丰、审配、崔琰、牵招、王修。其中就势力而言,河北豪强势力最强。 而袁术也得到了孙氏、下邳陈家,河内张家等的支持。 但是袁术也因为急着称帝而导致豪强反叛,与建安四年病死。 而袁绍因为“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蓄聚”。而导致内部豪强权贵派系林立,最终在官渡因为内部问题而轰然倒下。当然也与袁氏最早喊出“政出家门,想代汉而自立”导致很多门阀豪强不满而离开投奔曹cao有关。如颖川之士多投奔曹cao。 而曹cao集团那,一是自己曹家和夏侯家的谯沛集团;一有因汉献帝而投奔得名士如杨彪、孔融;一是颖川集团如荀氏、种氏、陈氏等等。 相比之下,曹cao与颖川集团的关系,虽然出了一些问题,修复的较好。没有如袁绍般自废武功。 而其后的司马氏代曹,本身也是门阀斗争内部妥协的结果。 曹cao后期,因为思想分歧不惜杀死崔琰、孔融,逼死逼退颖川的荀氏、种氏,虽然提携了陈群,但是曹魏和世家大族的矛盾开始激化。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氏得颖川世家以及河北士大夫们之助,一步步击败曹爽集团(谯沛集团的延续),从而权倾朝野,直至篡位。 由此可见,豪强、门阀世族、以及士大夫们在曹魏代汉以及司马代魏事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说曹cao是领头羊,那么骨架就是这些豪强、门阀世族以及士大夫们。 其势力的强大,可见一般。 这也是为啥,晋之一朝,门阀世族的影响力是何等的巨大。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利益的结合体,要互相分享利益。 曹魏就是因为太过于打压这些豪强、门阀世族以及士大夫门而迅速被司马氏所代替的。 想想,今天还是没有些大汉的分析。因为我想我还需要再看一遍大汉,以了解细节。 我是一个看过就望的人。学到了我想学的,看到了我以前看不到的,我就满足了。很少去扣所谓的文学表达和细节。 ==================== 书评七: 从正史看东汉末年政治舞台上的势力变迁: 关于这个势力,先说说其中的几个我认为的名次解释吧: 士族:自认为自己是社会的脊梁和唯一的精英,他们把大汉天子看成自己的木偶,把大汉看成是自己的后院…… 门阀:首先有家,然后才有其他。他们一切出发点是为了让自己的家获得更多的利益。 党人:首先有党,其次有族,再有天子,再有国…… 文人:有社稷,有天子,有关注民生之心…… 武人:保家为国为先,但是也要兄弟义气…… 宦官:cao纵天子,为己牟利之辈,虽有真心为君者,但谁人又能不被“权”“利”两字迷昏眼呢? 百姓:无奈的为大汉负担一切,但是一无所得…… 当然这里面某些个人可能可以同时有几个角色。 比如士人可以是党人,也可能曾经是武人,更可能出身门阀等等。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的精英大部分出自门阀,有其家族内部的成员,也有其家族成员的门生子弟等等。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首先考虑的是自己这个门阀的利益。而不是所谓的大汉社稷。 这个可以从党锢事件中见到其中的一点毛皮。 党锢事件,其起因本就是因为宫中宦官(内廷)与外廷(门阀出身的官吏)之间的一场政治斗争。 终东汉一朝,门阀势力之强,导致皇权旁落,皇帝只有借助宦官依靠内廷,方能与外廷相抗。而史书中的所谓jianian佞贪赃枉法之事,贪赃枉法又何止jianian佞呢,那些个门阀不知道也做了多少此类之事。要知道,地方上绝大部分官员都是门阀出身。而且要知道历史中宦官中的曹腾是个好人(当然这个貌似和曹cao后来做宰相,做史的人对其进行了美化)。 而党锢事件就是矛盾的积累和爆发。最终恒帝利用宦官的力量沉重的打击了门阀的力量,从而使皇权回归平衡。皇帝的话语权也就更大了。 而在此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门阀为了利益的博弈,而结党,纷纷以党人自居,以党人为荣,这本就是置社稷于不顾的行为。再者,到东汉末的时候,全国的土地,不知道多少在门阀手里…… 因为有两次党锢事件,到灵帝时,皇权已相对稳固,这时朝廷里面宦官和门阀势力均衡,大家各自在地方上发展各自的势力,而双方共同的贪墨的本质,催生了“黄巾起义”。 借此时机大的门阀,如袁氏,曹氏,孙氏,公孙氏,以及一些皇亲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