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辩论 (第2/2页)
神……” “是吗?”周水打断他。说:“据我所知,这个奉献精神讲得是自我的奉献。没错,奉献是佛学的精神基础。科学也的确需要奉献精神,比如伽利略。可您做了些什么?”周水把头探近了范教授:“您奉献的是他人,那个小孩子无辜的,科学对他来讲不是福音,而是噩耗。范教授,做为一个科学家,一个教授,难道您没这种感觉吗?” 范教授依然微笑:“抓走血童的,是你师父吧?佛菩萨?果然佛法无边。你发没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这位菩萨抓走了血童,为什么不惩罚我呢,没有这个能力?显然不是。” 这个问题也一直都是周水的疑问,既然当时师父捉走了血童,为何不顺手处理了养鬼人?周水之前一直想用因果来解释,可隐隐又觉得有些牵强。养鬼之事有违天和,养死鬼都不行,养了就断了生灵六道轮回的路径,已经逆天了,更别说用活人炼鬼了。活人炼鬼等于生生把人从因果业报里面拔了出来。出脱因果,这可是大事,佛菩萨都不敢做。 看着周水脸上阴晴不定,范教授又说:“人类发展的两条腿,一条是宗教,一条是科学。贡献能跟宗教相提并论的,也仅有科学。我们可以想一想,走在科学最前沿的专家、学者、教授,难道他们就没有大功德吗?难道他们就不能是佛菩萨的化身吗?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发现青霉术的亚历山大.弗莱明,还有牛顿、爱因斯坦,乃至南丁格尔,林巧稚。我认为,真正佛菩萨不是挂在墙上的图画,也不是坐在供案上的造像。” 这种话是周水第一次听见。周水诧异了,它触及了周水的深层意识。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
范教授又说:“科学家作为科学的守望者,也有他自身的无奈。和佛菩萨不同,他起码是入世的,因为他们承担了具体的责任。当然了,这也不能成为杀人的绝对理由。不过,伟大的科学成能够给予人类的,相对于区区一条生命,要远远沉重的多。” 毫无疑问,范教授不仅偷换了概念,而且立意就是谬论。没有杀人的佛菩萨,也没有杀人的牛顿、爱因斯坦。没有哪样科学的建立,必须要杀人才能完成。就算有这样的科学,也绝不会造福人类。 周水一时间居然辞穷了。尽管潜意识里觉得这是谬论。 范教授又说:“事实上,我的科研成果正逐步转化为生产力。比如:在通讯领域,在遥测、遥感领域,我取得成果己经站在了行业前列……” 周水打断他:“范教授,你混淆是非了。科学家和杀人是两件事,这里面没有辩证关系。我的活佛上师之所以不捉你,绝不是因为你说的这些。你不是牛顿也不是爱因斯坦。就算是,天目昭障,因果不虚,你照样得受业报。至于为何没捉你,用这句话解释最合适一一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聊到这儿,已经闻见火药味了。这时候,店老板把酒菜上了来。周水站起来,给范教授满上一杯酒。问范教授:“头一次白宅血童压床,到最后一次太原的障眼法,咱斗过四次了吧? 范教授的眼神迎着周水的目光,似乎想挖掘周水内心所想。隔了一会儿,轻点下头。 周水微笑着又问:“敢问范教授,您觉着是谁胜谁败?” 范教授沉默了一会儿,口气像是自言自语:“若说这胜败嘛,应该是五五开,平手。你说呢?” 周水之所以用这种问法,就是想让范教授亲口承认,他是障眼法的始作甬者。这样问的好处,是有个潜台词一一我知道这障眼法是你干的,推脱也没用,大家心知肚明。果然,范教授默认了。 五五开还算公道。虽说范教授那边折了一个血童,但四次里周水倒有三次命悬一线,也只能算个平手。周水点下头:“咱算不打不相识。既相识了,我奉劝您两句,行吗?” 范教授伸手做个“请”的姿势。周水说:“您到秦阳公an局投个案吧。我俩的恩怨我可以既往不咎,但杀人不行。杀生害命总要报的,今生不报,来世也报。此生事,此生了,这对您有好处。” 这个说法也算肺腑之言了。从周水内心想,投案自首,认罪伏法,未偿不是个好的了局,周水这是真心为对方考虑。 范教授站起身,冷笑了一下:“既然是平手,还大可以一斗嘛。小伙子,这鹿死谁手,还未待可知,你急什么?” 周水也站起来,看着范教授,摇摇头。想说点啥,话到嘴边又没说。转身出去,从柜台结了账,径直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