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就快太平了 (第2/2页)
道。” 陈敬忙道,“国公有令,军中事不与外人说。” 陈晴儿气道,“我是外人吗?” 秦书淮道,“好了好了。这次去不会太久的,尽量赶在过年回来吧。” 陈晴儿顿时眼泪汪汪地说道,“现在才九月底,那不是又要好几个月。皇上也是,什么事情都要夫君出马,他养那么多兵是干啥的?” 戚氏威严道,“晴儿,不得胡说!” 秦书淮笑了笑,“等打完这仗,应该能太平一些了。到时候咱们回黄陂村,看看乡亲们去。” 陈晴儿马上开心道,“好啊好啊!说起来也有一年没回去了呢,可想他们了。前两天村长还托人送了些土产来,问你啥时候能回去,建好的义安居一直由各家轮流打扫,就等着你去住一次呢。” “会的。等平定四川了,咱就去。”秦书淮认真地说道。 崇祯三年九月三十,秦书淮率四万武林联军离京,赶赴四川。 八天后,大军抵达太原。 三边总督卢象升照例出城相迎。 与他同来的,还有太原城内的富商乡绅以及上千百姓,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国公爷秦书淮的威名,如今已传遍大江南北,百姓莫不以见过国公爷一面为荣。 卢象升派了大批兵力才把百姓拦在道路两边,清出了一条入城的道路。 秦书淮骑着高头大马,和卢象升并肩入城。 在拥挤的人群中,忽有一人扯着嗓子兴奋地大呼,“国公爷,国公爷!可还记得草民否?” 秦书淮见是大昌号的张德生,便停住马,冲他拱了拱手,“原来是德生兄。”
张德生没想到秦书淮会在这个时候特意跟他打招呼,慌忙跪下道,“草民张德生请侯爷安!草民祝侯爷旗开得胜!” 秦书淮轻笑道,“多谢德生兄吉言。” 随后和卢象升进了城。 张德生起来后,立马换成了一副趾高气扬的表情。 果然,其他富商乡绅,纷纷向他投来了艳羡的目光。 “德生,德生!你跟国公爷认识?” “张老板,你是怎么认识国公爷的?国公爷怎生对你如此客气?” “还是张老板的生意做得大啊,国公爷都能认识!佩服,佩服!” 张德生无比惬意地享受着这些恭维之词,然后高深莫测地一笑,说道,“说起来在下和国公爷也算故交了。哎呀,国公爷是个重情义的人哪,现在位极人臣,可还是没忘了咱一介草民。” 这时有个富商问道,“那个,张老板,回头能不能给咱引个线,让咱也见见国公爷?” “对对对,让咱也见见,就说咱晋商想犒军,犒军成不成?花多少钱都行。”另一个马上说道。 张德生立即笑道,“王老板、李老板,不是我德生不愿意,是真爱莫能助啊。你们想,国公爷是什么身份,他一天到晚有多少事要做?便是在下想见他,那也得排队候着哪!” 言下之意是,国公爷一般人不见,但是见他还是会见的。 马上有人道,“张老板,甭说了,咱们醉仙楼喝两盅去。” “哎,带上我,咱一起去听听张老板是怎么认识国公爷的。” 张德生笑眯眯地说道,“得,国公爷来了,今儿高兴,咱就喝去。不过说好了,酒钱我请,谁都别抢!” 他知道,今儿这顿他亏不了。 就冲国公爷在马上喊他一声“德生兄”,他张德生今后在晋商圈子里就是金字招牌了。 对于秦书淮来说,一声“德生兄”是随口的事。但是在这个年代,这一声“兄”字的分量可不轻。 尤其是位极人臣的秦书淮,喊出来一声“兄”字。 这年头,想做大买卖就得傍靠山。 现在全太原城的晋商都知道了,张德生的靠山就是安国公秦书淮。 别说晋商集团,就是卢象升都得给张德生几分面子——当然,卢象升自上次事件后,已经很照顾张家了。 秦书淮当然知道这些。 但他就是要扶持张家。 大明不需要大地主,但需要一大批敢于开着船去勇闯世界的资本家。 以张家的胆识、财力和经验,一定会是这第一批中的一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