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81章 江南风暴 (第1/2页)
元十八年六月,大元皇帝忽必烈准参知政事署理中请,设中书省分守江宁提举常平大使,统管苏松常、杭嘉湖地区丝绸织造及江南漕米北运事,并代表中书省管理江西榷茶运司、江南各路转运使、盐运使、宣课提举司,总览南方汉地财税大权,以解中书省远在北方大都,难以遥制江南新征服地方,各转运使盐运使贪墨税收、地方税赋征管不力的弊病。 自西晋衣冠南渡以来,华夏的经济中心就从关中-河洛,逐渐向江南转移,北宋靖康之变,徽钦北狩、高宗偏安江南,中原南下士民给江南经济的展装上了助推器,加上占城水稻的推广,到南宋末年,“苏湖熟、天下足”,江南已成为天下粮仓;同时,丝织业也得到了极度展,松江布、湖州丝、水转大纺车,纺织利润极大;淮扬的盐业、江西的茶叶、景德镇的陶瓷,都是全天下一等一赚钱的行当…… 提举常平大使,几乎管理着元帝国超过六成的税收,地位之重要可想而知,对此职务的争夺,也就特别的激烈。 最终,中书参政荣禄大夫卢世荣,得到阿合马本人的强力推荐,加上久在中书省协助处理财政的资历,他如愿以偿的坐上了提举常平大使的宝座。 清江浦,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徐州入黄河利用黄河河道之后又在这里进入里运河,一路南下直抵瓜洲。 南粮北运的片帆影,北方的皮货药材南下,让清江浦的百姓们见识了南来北往形形色色的各族商人,都中官员也习惯乘船沿运河南下,不管多么赫的排场,人们也见惯不惊,但今天他们着实开了眼界: 一水儿排开十艘四层楼,气势非凡,两岸拉纤的船夫律穿着月白色的小褂子太阳底下亮的刺眼,在细看那船身,雕梁画栋且不说,片片帆影竟是绡金织锦! 一寸织锦三绫,以锦作帆就富贵已极了,但要和船上的排场一比就根本不值一提!彩缎装饰船身,柱子、回廊、栏杆、顶棚,处处裹着绫罗绸缎,无数的歌儿美女穿梭往来其间,犹如月宫仙境,阵阵脂粉香随风飘到十里之外旧沁人心脾,至于摆设的金银器皿、珍珠屏风、奇花异草、花鸟怪石是让两岸百姓看得舌不下,暗自纳罕:这是隋炀帝下江南是宋徽宗在运送花石纲? 百姓们不知道,官员们早已心中有数江浦码头上,官老爷们密密匝匝的排了好大一班人,锣鼓执事、鞭炮唢呐一应俱全,大家眼巴巴的盯着黄河河面上远远而来的船队,伸长了颈子,活像一群被捏住了脖子的鹅鸭。 有远远的指指点点:“看,咱们淮安路的达鲁花赤和总管老爷都来了!” 岂止达鲁花赤和总管。这两位在官中简直排不上号。淮安路转运使、两淮盐运使、扬州宣课提举司等等官员。任中一个拔根寒毛。都比这两位地腰杆还粗呢!淮扬盐业通行天下。虽然近两年受南边海上私盐冲击。但内陆各处还是行官盐地多。两淮盐运使下结江南儒户、两淮盐商。上通中枢权臣朝廷大员。是整个大元朝最有油水地职位。做到这个位置地。拿个行省参政都不换! 但现在。两淮盐运使宋孝儒太阳底下晒了大半天。初秋冷热不定。早上出门朝服底下穿了套大汉出地呢子衣服。这会儿顶着日头。浑身热得像被放进了蒸锅。一张肥肥白白地大胖脸上。油汗刷刷地往下流。拿丝巾擦了又擦。兀自不敢出半句怨言。 扬州宣课提举司色目人古剌看了宋孝儒地狼狈样子。忍不住嗤嗤地笑。他没穿蒙元官服。而是穿了身色目人喜欢地茧绸团金花袍子。夹着南方汉商运来地细纺雪花布。那雪花布是闽广所产。用天竺棉花细细地纺线、细细地织成布料。听说一个工人一天只能织上两尺五。所以价格比得上绡金锦缎。胜在冷热适中。又透气舒服。既不像丝绸太不保暖。又不像呢绒太过厚实不透气。 宋孝儒恨恨地盯了古剌一眼。听都中相好地大佬讲过。这人本是西域胡商。走了阿合马阿参政地路子。得了扬州宣课提举地官职。到底不是正路子出来地。我宋某人师从“当代颜回”赵复赵老师。岂不比你尊重些?穿身蛮夷胡商地袍子。也好意思出来接官! 不过他也知道。今日等地这位上官。虽然是个汉人。却是走地色目人地门子。阿参政最亲信地人物。今日须得小心些。若被他逮住话柄挥几句。却不是自己找难受?因此压下火气。拿扇子扇着风。嘴里不停地小声念叨:“和气生财、和气生财……” 终于。恢宏地船队 码头,锣鼓齐鸣、鞭炮喧天,众位官员等的上官,,不慌不忙的踏上了栈桥的大红波斯地毯。 卢世荣很满意,非常满意。 久在都中,虽是中书省仅次于阿参政的第二号财政大员,但大都城里最不缺的就是官帽子,像呼图帖木儿、伊彻查拉这群蒙古勋贵,自然不会把他放在眼里,满口仁义道德的留梦炎、赵复、叶李等辈,也只拿他当个逐臭之夫,哪儿像在江南,俨然是位口含天宪的钦差大臣,船队一应使费都是淮扬盐商、两浙丝绸商等供应,达鲁花赤、总管、转运使、盐铁使等等官员一律跪接贵送,威风比起当年提大兵下江南灭亡宋朝的伯颜丞相只怕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若不是肩头担着泼天也似的干系,卢世荣只怕连自己骨头有几斤几两都搞不清楚了,想起离京前阿参政的叮嘱,他顿时清醒了许多,双手虚扶,向满满一地跪着的官员道:“众位同僚,何故行此大礼?本官可当不起,各位若不起来,本官也只好跪下来平礼相见了。” “使不得,使不得!”宋孝儒第一个站起来又不站直了个腿弯儿曲着,腰儿呵着,像跪不像跪,像蹲不像蹲,待众人纷纷直起腰杆才像伸懒腰似的把身子打直。 上官话,你还站起来是给上官上眼药做尴尬吗?但要是上官话音刚落你就站起来,岂不是摆明了说我早就不想跪了,你话我就打蛇随杆上?第一个动,是我听话,最后一个站直,是我恭敬! 儒柔也,在大元朝做官面的道道可不浅!宋孝儒自鸣得意。 “各位同僚,辛了位盛情,卢某人铭感五内啊!”卢世荣早在徐州收到了淮扬各处官员孝敬的大笔银子,赚了个盆满钵满,此时乐得装出副平易近人的嘴脸,和众位官员打着哈哈。 但到了淮安路正堂,卢荣的脸色,就一下子全变了,“宋孝儒贪墨朝廷税赋,其罪大焉,本官在都中已暗遣人来,收集了他的罪证,左右,与我将这赃官拿下!” 从都城带来的,身穿玄色质孙服、腰胯大汗弯刀的怯薛亲卫杀气腾腾的围了上来,将宋孝儒第一个拿下。 “你!”宋孝儒到底跟着赵复赵夫子学多年儒学,养气功夫还是有那么一星半点,突逢大变,也还没给吓死,也不挣扎也不乱骂,有条有理的道:“卢大人是中书省分守江宁提举常平大使,是下官的顶头上司,然则圣旨上说的明明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