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三章 浑水摸鱼的机会 (第2/3页)
错。” 卫雄微微一笑:“不同于武侠小说,仙侠小说更加虚幻飘渺,它所涵盖的世界更加广阔。” “它结合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构建出一个完全虚幻的世界。” “它包含了仙、神、魔、妖等等虚构出来的东西,然后依靠道家哲学,让一切虚构显得有条有理。” 在之前其实已经出现仙侠小说了。 最出名的莫过于还珠楼主的,但这些小说的称呼并不是仙侠小说,而是神话武侠小说。 也就是说依然被归类于武侠小说。 仙侠这个名称完完全全是卫雄首创的。 “果然非常贴切。”金庸赞赏的点了点头,说道:“说不得你将成为一个开宗立派的小说大家。” “呵呵呵,我可不敢跟你老人家比。” “小说对我来说终究只是兴趣爱好,平时写小说的时间也不多,能得到读者的喜欢我已经很高兴了。” “开宗立派就别说了。” 金庸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现在成绩如何,不需我多说,因此是否开宗立派也不是你说了算。” “当初我也没说我是武侠小说泰斗。” 自连载第一天开始,也开启了‘刷报’模式,以前读者购买有各种原因。 但现在大部分都是为了看。 具体火到什么程度? 有两个数字能很清晰的反应。 在连载之前,的日销量在11万份左右,位列香港报纸销量前四。 除非有独家猛料,不然销量起伏不大。 但自从连载之后,销量就节节攀升,一个月前突破20万份,前几天更是突破了30万份。 成为香港销量最大的报纸。 这样的成长模式与当初的如出一撤,全赖金庸的一根笔杆,闯下了现在的江山。 此外,许多文学名家也公开表达了对的评价。 比如金庸, 他曾在刊登过一篇点评,核心有四局:平白的文字,流畅的记述,奇妙的构思、感人的爱情。 相比金庸的武侠小说,并没有太强的文学性。 可它讲了一个好故事。 恰好这个故事又被读者喜欢和接受,有这些就足够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文学家的。 “你说的倒也是。”卫雄端起茶喝了一口,笑了笑。 金庸也端起茶杯,待他把茶杯重新放下时,他突然跳跃性的说道:“有没有兴趣入股?” 卫雄楞了下。 今天是金庸约他的,他也没多想,之前他们一同品茶聊天过几次,没想到金庸突然来了这么一手。 他当然对有兴趣,相信金庸也应该很清楚。 “你知道的,只是我很好奇,你怎么突然改变注意了?”卫雄却是想起了两人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当时他表现出了收购的想法,但被金庸婉拒了。 “是我几十年的心血,当然不能随便交给别人。”金庸一脸笑呵呵的,说得很直接。 正如他所说的,是他几十年的心血。 就算他想找接班人,也一定会找一个他自己觉得合适的,而不是看谁出的价格高,就卖给谁。 自卫雄流露出收购的想法,他就一直在观察卫雄。 既有面对面的观察。 也有通过媒体的观察,觉得卫雄这个人虽然生性风流,却也有情有义,无论是对女人,还是对朋友。 最关键的是卫雄的立场既不偏向西方,也不会过于偏向内地。 符合客观中立的立场。 “不知道查老打算出售多少股份?”卫雄直入主题,他当然想一次性拿下,不过这显然不可能。 集团并没有上市,股东也只有两个。 金庸和沈宝新。 两人的持股比例分别是80%和20%,金庸占有绝对控股权。 “30%如何?” 金庸略一沉吟,说出了答案,看得出来他现阶段还不打算完全退休,卫雄这个接班人只是预备而已。 “就依你的意思,明天我会派人到商议具体事宜。” 卫雄微笑的点了点头。 如今的日销量已经远超过了了,看似已经没有必要一定要收购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以其客观中立的立场和实事求是的风格,在香港社会一直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公信力。 读者主要是知识分子和商务人士等高端人群。 而则偏向娱乐性。 读者以年轻人为主。 可以说两份报纸无论是板报理念,关注方向,还是覆盖的读者群体,都有较大差异,不能混为一谈。 因此对于能入股,卫雄还是很高兴的。 “前段时间,那个叫加藤什么的日本人跑到你公司楼下去挑战你,被你的保镖几下就打趴下了。” 聊完股份的事,金庸说起了那个加藤敬一。 他是写武侠小说的,对这类事件的兴趣倒是不比年轻人小,可惜朝日电视台并没有把拍摄的录像播出来。 不然他就可以一饱眼福了。 “呵呵,跳梁小丑而已,以为学了点跆拳道就天下无敌了。”卫雄微微一笑,有种淡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