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章 大祭司的预演(上) (第1/2页)
归来者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南渡大河两千里之外的种种见闻,屋内的一些人都听的有些痴傻。ΩΩΩ.m 张着大口可以吞噬牛马的鳄鱼古怪而又巨大的象巨大的蟒可以食用的如同玉碎一样的米粒…… 相距一千五六百里的距离造成的这种差异让他们第一次知道世界的广阔。即便他们中的一些人跟随陈健去过东夷,但那基本是是同纬度的差异,稍微暖和一些却还没有出现如此之大的区别。反正大野泽附近是没有大象和鳄鱼的。 至于稻米,一些人是见过的,双方族群之前就有交流,但是携带的不多,只是一些人尝过一次。 跨经度与跨纬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那些想象不到的物种,出了人们想象能力的存在的实物,比起那种口头的宣讲更容易让人知道世界的广阔。 物种的重新分布也顺势造就了这种古怪,譬如理论上不该出现的亚灌木的棉花,在没有见到实物之前,他们很难理解一种植物的种子怎么会是像云朵一样的白色花朵。 陈健想了一下,用柳絮或者杨树毛子来解释了这种作物。 “明年开始,咱们这里也要试着种植一些这样的棉花。这种棉花可以纺线织布。” “为什么要选择种这种东西?有人可能会说咱们已经有了麻布和蚕丝,但棉并不一样。” “麻需要放在水里沤,沤烂了之后还要女人一点点地撕成丝,弹开之后才能用来纺线。如今染坊司除了纺羊毛之外,也可以纺这些麻线。但是纺织的度太快了,而拨麻的度太慢了。” “如果咱们开始种植棉花,这些棉花天然就是可以纺线的绒团。需要的只是用人挑出棉中的种籽,再将棉花弹开,这比起那些麻布可以省下更多的人手。” “我估摸了一下,每个人如果熟练了,一天可以挑一斤到一斤半的棉花用来纺线;而如果是麻布,一天就算什么都不干也不能剥出这么多的麻皮。” “假使有一千个人专门从事纺线织布,用麻线的话,需要九百个人从沤麻到剥麻,但只有一百个用来纺线织布就够了。但如果用棉花的话,咱们可以一半的人弹剥,而剩下的一半用来纺线织布。” “咱们要的是衣服布匹,这一千人就相当于比之前提高了五倍的产量。平均下来每一匹布需要的人手少了,可是布匹咱们还是卖那么多钱,咱们就能赚的更多,能养更多的士兵。” “所以明年咱们要在榆城新华两城试着种植棉花,户部的准备一下明年留出最好的土地。计划统计司这边我会提前准备,弄出适合纺织棉花的纺车和简单的木织机。” “这是明年的一件大事,一定要提前准备。运输司还要准备一支驴子骡子的商队,南渡大河,携带铁器去换更多的棉籽,以及买一些会种植纺织的奴隶。顺路,还要邀请一些亲贵来这里顺带问问南边那个族群的很多事。” 济济一堂的几十个人不管是不是和户部或是计划统计司无关的人都点头示意自己清楚了,但是很快就有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姬夏,试种这种棉花倒是没问题,但是为什么要种在新华城?很快就会被东夷部族学会的,要我说,咱们就种在榆城附近就行。” “对啊。” “新华城那边到底要怎么弄?姬夏不是准备也把东夷人也都弄成国人吧?” 陈健笑着摆摆手道:“先不急,这就是今天把你们都叫到这里的原因。如今除了东夷,在南边还有一个方圆千里的大族群,今后该怎么办?这是需要提前准备的,需要用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准备的。” “先说这边试种棉花的事。” “夏郡附近可能有些冷,种植未必合适,再者娥卫两城如今多多养羊,咱们多少也要给他们留些好处,毕竟咱们还是盟誓过的盟友。” “至于新华城,不但要种棉花,还要种更多的粮食。” “传不传到东夷那都没有事,传到了更好,咱们的织机和纺车严私营,只有染坊司里有,他们种出来用他们的办法织布其实和麻差不多。” “再一个,就像是雁鹅下了很多蛋,你全都放在一个柳条筐里,一失手一下子就全都没了。” “这几年得祖先庇护,风调雨顺,但是不久前的几年还有大旱洪涝之类的事。前年馍城遭灾的时候,我就说过,大河诸部需要一个共同的领。东家出西边有雨,调配丰产的粮食去遭受灾祸的地方。” “如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