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点将台  (第1/2页)
    夜空下安静的皇城,在刹那间,变得喧哗。    马蹄声大作,一匹匹快马从皇宫疾驰而出,御林军将士跨马而行,风驰电掣。    不多时,在京众多大臣的府门,被剧烈的敲门声惊醒。大门打开,家丁探出一张布满惶恐的脸。    “皇上圣令!一个时辰之内,进宫面圣!误时者,罢黜官职!”    冷漠的声音响彻在府门之外,惊得府中大臣,甚至不及穿好衣物,就夺门而出,登上马背,向着皇宫一路狂奔。    如此一幕,在京城各处上演。    一时间,整个玉龙城都被惊醒,普通百姓紧闭门窗,只能听见街道之上,众多急促的马蹄声驰过,不明所以,惶惶不安。    ……    金銮大殿,蔺水一袭龙袍,神态阴沉。    此时,一个时辰已过,大殿之中,在京所有四品以上的大臣都已到齐。    这些平日里威严甚重的大臣,此时显得有几分狼狈,衣冠不整,发丝凌乱,神情忐忑。不少人,仅穿着白绸睡袍,战战兢兢地望向龙椅之上的蔺水。    “昨日,洪田叛国投敌,你们可曾知晓!”    蔺水声音冷若寒冰,目光冷冷地注视着殿中的朝臣,此刻,他心里疑云丛生,似乎下方之人,还有鸠摩国jianian细!    “什么!洪大人叛国投敌了!”    “这两日不见他上早朝,还道他是养病在家!”    “洪田是鸠摩国jianian细?这么多年,我等竟然都被他所蒙骗!”    听闻蔺水所言,一众大臣刹那间炸开了锅,同朝为官共事多年之人,竟然是鸠摩国的jianian细,潜伏这么些年,直到叛国离去,众人方才知晓,一时间,只感到难以置信。    “你们可有话要说!讲给朕听!”蔺水看一众大臣嗡嗡细语,心中一阵烦闷,厉声斥道。    “皇上!”    杨鸣一步出列,沉声道,“洪田既在我朝潜伏多年,而此时叛国投敌,必定是受鸠摩国指使。老臣以为,既在这时召回洪田,想必鸠摩国已经对于两国开战,有所准备,甚至是早已准备妥当,还请皇上下令,立即向燕关城增兵,以免鸠摩大敌突然暴起,燕关城有失,到时在有所行动,却为时已晚了!”    蔺水闻言,缓缓点头,心中与杨鸣所想一致。这时,蔺水的目光看向太傅李荣义,见他正蹙眉沉思,便道:“太傅,你将心中所想也一并告诉朕。此次,事发突然,且关系重大,朕要听听你们的想法。”    “皇上,老臣以为在洪田叛国投敌一事还未查清之前,不宜向燕关城增派军队。如今两国已然猜忌不断,但东北边境局势依然稳定,若是贸然增兵,怕是会致使两国爆发不必要的冲突,一旦掌控不佳,恐怕就真是一场大战,生灵涂炭!”    李荣义缓缓说道,坚持按兵不动的主张。    “唉!”蔺水心中一叹,果然,李荣义还是劝自己按兵不动。对于太傅李荣义的态度,蔺水十分了解,他是保守派领头羊,在许多大事之上,都显得进取不足,甚至数次阻碍自己的决断。    面对这个当朝三公,蔺水头痛之余,也深感无奈。    金銮大殿,蔺水还待与众臣商议,两国大战,事关国家根本,满朝文武尽皆慎重。    而正在此时,大殿之外,脚步声和金属碰撞的声音响起,众人寻声看去,是王莽一身铁甲,匆匆而来。    “皇上大事不好,东北边境有变!”    王莽人还未至,话声先传来。只见他一步跨进金銮大殿,单膝跪地,神情整肃。    还不待蔺水询问,他便接着开口道:“京城城门护卫参领接到燕关城十万火急来信,鸠摩国数百万大军,云集边境,如今已有军队越过两国边境,向燕关城而来!”    王莽神态急切,此事事发太过突然,令整个御王朝都措手不及。    蔺水闻言,神情大变,无法保持冷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询问道:“此事是何时发生的?”    “回皇上,城门参领今夜方得到来报,据传信将士所说,此事发生在昨日夜里!”王莽应道。    “昨日夜里,那么到如今,已经一天一夜了!”蔺水思索着,只感觉心里沉重,忙问道,“如今燕关城形势如何?”    “燕关城驻军一百三十万,且有大将徐孟坐镇,想来如今形势还算稳定,鸠摩国短短时日内难以拿下!”王莽说道,“还请皇上立即派兵增援!如今,大战已至!”    如今大战已至!    王莽的话声在大殿中回响,闻声者,心神皆是一颤,是啊,战争爆发了!    “传朕圣令!立即于点将台,点将出征!”    蔺水凛然,断然一喝。    李荣义闻言,几番张口欲言,却是不知该说什么是好,此刻事态严峻,两国必有一战。    ……    丽阳宫,蔺然本已睡下,却听宫中马蹄声不断,心中不解,穿衣起身,走到院中,欲看看出了什么事。    此时,黑夜下,御王朝皇宫之中,铜锣声大作,各处灯火不断点亮,宫女太监四处奔走,御林军将士随处可见。    “出什么事了?”蔺然唤来老太监询问。    “回殿下,丑时铜锣,宫中一定出了大事,惊动了皇上。”    老太监显得有些慌张,他进宫已经许多年了,从未听见深夜击锣,心中十分不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