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帝国我为皇_镜头190 《应召女郎》开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镜头190 《应召女郎》开拍 (第2/2页)

资经纪暗中筹备一间华人的股票交易市场远东交易所(TheFarEastExchangeLimited),并于12月17日开业,由此开始了普罗市民参与证券及股票买卖,当时恒生指数于12月29日创下160.05当年新高,其后股市节节上升,1971年9月20日创下406.32新高位,不足两年上升1.5倍。

    恒生指数由406.32调整至1972年1月27日的323.95后,继续扶摇直上,到年尾12月29日上升至843.40,不足一年时间上升1.6倍,其间多种现时的蓝筹地产公司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华资地产五虎将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隆地产、合和实业、大昌地产。当中以长江实业及新鸿基地产发展最为远大,前者后来多次挑战英资地位,后者超越置地成为全港最大型地产公司。

    1972年10月30日并发生香港开埠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战:英资置地与牛奶公司主席周锡年爵士及华资地产商华懋王德辉争夺牛奶公司控制权,即所谓“置地饮牛奶”事件:置地以两股面值五元现金,交换牛奶股东手上一股面值七元五角的股份,双方于报章上作出广告战,一时成为市场焦点。

    市上又有传外资利获家集团利用香港市民对股市的认识不足,作出财技在市场制造炒风,即所谓“过江龙饱食远扬”事件。而由于当时对于公司上市监管不足,大量空壳公司上市混水摸鱼,最典型例子莫过于有“香港黐线”(“黐线”粤语中即是“神经病”的意思)之称的香港天线及同等人创办的香港电脑上市。

    1970年代初期,香港股市进入了疯狂的阶段,由于香港政府监管不足,任何公司也可以随便上市。1972年,香港天线宣布上市,声称发明了一种可供家庭使用的天线,虽然招股书内容清楚写明:“本公司刚成立,尚未开始经营...上市集资作研究和发展用途...对未来派息未能保证。”,但仍被股民疯狂追捧。香港天线股票的定价为每股1港元,在上市当日已升至50港元,升幅达4,900%。

    最后发现原来只要在大厦顶层竖上一根铁线,也就可以接收电视信号,并可粗略看到电视影像,事件更演变成国际笑话,随着1973年的股灾爆发,该股股价亦插水式下跌至停牌,最后倒闭清盘。

    进入1973年,市场继续疯狂,于3月9日高见1774.96,于三个月内再上升1.1倍,政府为冷却股市,曾出动到消防员以防火条例禁止股民进入华人行买卖股票,即“消防员到交易所救火”。同时市场出现一些如“鱼翅捞饭”、“教师文员辞职全职炒股”、“鲍鱼煲粥”、“用老鼠斑制鱼蛋”、“用大牛(港币500元钞票)点烟”等疯狂现象。

    而牛奶收购战进入**,置地利用股民对股市知识缺乏,宣布一送五红股,当年股民没有“除息”、“除权”的概念,不知送红股实乃数字游戏,争相抢购,加上当年股票过户需时,冻结大量置地股份造成市场假象。

    当置地除权时股价调整至六份之一,再加上市场出现假冒合和实业股票,担心所持股票成为废纸引起市场恐慌。4月4日税务局突然在各大报章刊登“买卖股票之盈利须纳利得税”,人心更加不安。

    踏入1974年中东发生石油危机,香港实施灯火管制,和记洋行受到股灾波及,1975年9月,和记国际召开股东大会,董事局要求股东供股以解除公司的财政危机,但被汇丰银行所代表的股东所否决,而债权人则正循法律途径要求清盘。

    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董事局被迫接受汇丰银行的建议,由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收购和记国际33.65%控股权,汇丰银行成为和记国际的大股东,由“公司医生”的韦理(W.R.A.Wyllie)入主整顿。

    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下跌至150.11,跌幅达91.54%,只及1969年时的水平,而1774.96的高位则要待1981年的1810才略为打破,其后再跌回其下,要待1986年四会合并及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及引入外资经纪行才正式站稳其上。

    安文轩主要拍得这段就是香港天线的故事,几位应召女郎和他们的恩都狂热的陷入炒股当中,最后都赔得自杀的自杀,跳楼的跳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