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获 (第2/2页)
能找到的,几乎都是联厂供应的冻。 就这些东西,除了得先紧着回族同胞,还得紧着名家老号呢。 所以京城的羊杂汤一直在走下坡路,商家很难再用新鲜的生料烹制。 要有好材料,还留着做爆肚儿、涮羊、烧羊用呢,对不对? 于是京城的传统白汤杂碎也就逐渐消失了。 真真正正变成了低层次的玩意。 汤色不白,也吃不出羊杂的香味和绵软。 最后,就变成了跟喝豆泡儿汤似的,必须加芝麻酱、辣椒油、韭菜花和酱豆腐来调味。 说到这儿就得问一句了,豆泡儿汤为什么要这么喝? 不就因为太素,滋味寡淡嘛。 可见这样的杂碎汤味同嚼蜡啊。 唯一的好处,也只剩下价钱便宜了。 而相对的,太原的羊杂割就不一样了。 当地用羊做主料的大菜没京城多,本又产羊。 这样,太原就保持了最正宗最香醇最绵软的羊杂割做法。 这里的羊杂割,口感香嫩,羊汤鲜美,不但汤里有粉丝,还可放羊,并不全是杂碎。 那吃起来,再配上个葱油饼,当然过瘾了 别看是炎炎夏,太原人也依然趋之若鹜。 说白了,凡备有早餐的饭店,都有羊杂割,这就是太原餐饮业特点。 他们对羊杂割的酷,真就跟郑州人吃胡辣汤似的,没有不行。 至于山西的面食水平就更不用说了。 不有句老话嘛,“天下面食,尽在三晋”啊。
太原面食店,别看是1976年创办的,历史短了点,但确实牛啊!。 人家隶属国营系统,是为了服务省会创办的,。 成立之初把最好的师傅给调动来了。 经营品种那叫一个多不胜数。 涵盖烧麦、土豆片栲栳栳、莜面鱼鱼、碗托、猫耳朵、不烂子、桃花面、包皮面、剔尖、炝锅面、打卤面,还有各种烧饼…… 天下闻名的刀削面只是其中之一。 要论营业红火的程度,更了不得。 这家面食店一天就能用掉35袋面,相当于5100碗面! 所以凡是外地人来太原,一般都会被推荐到这家店来品尝正宗太原面食。 想想吧,这是什么光景? 说真的,洪衍武在太原一个月,基本上每天早起得喝羊杂割或是头脑。 晚饭也多是太原面食店来解决。 那越吃越吃,能不动心思吗? 一琢磨,要能把人给拐走多好啊? 无论单位的大食堂,“北极熊”餐厅,还是家里的“大酒缸”,这都用得上啊。 所以他就跟开始给人下饵了,非要以重金把人家挖走不可。 可人家国营老厨师,岂能轻易动心啊? 只有在家乡混不住的,才会背井离乡讨生活呢。 这样大半拉月过去,洪衍武没挖到一个人。 唯一的收获,也就是跟在花城弄太爷鸡秘方似的。 花钱交学费,顺手把林香斋的“过油”和“糖醋丸子”给学会了。 但羊汤师傅和面食师傅的巧妙,却都不在炒锅上。 兹要人家不肯去,他可就没辙了。 好在不甘心下,他倒懂得变通。 觉着你们本人无无求,但总有家里人吧? 他就拿着“北极熊”科长的份又跟人家谈。 说您几位谁家亲戚有没工作的,去京城吧。 到了京城我给解决工作,包吃包住,月薪至少一百块。 看干得好赖而定,连户口、住房也不是不能解决的。 唯一的条件老师傅们也得跟去,花俩仨月的时间把我的人教会了才能回来。 但绝不白去,除了管吃管住,一人五千块,重金酬谢。 还甭说,这么一来,可真管用了。 这不,一个羊汤师傅,俩面食师傅就被说动了,每个人都各想各的法子给弄了假来。 一人带着一个自家或是亲戚的孩子,决定跟着洪衍武跑一趟看看。 所以真到动回京的那天,洪衍武的队伍绝对浩浩dàng)dàng)啊。 五辆拉满了货物的大卡车不算,还有拉人拉行李,洪衍武自己包的两辆面包车跟着呢。 不能不说,这小子一走,太原的地都露了土坷垃了。 而且后面,还有“菜刀”、“三蹦子”带人继续替他猛刨哧呢。 聚敛到这种程度,难道还能叫“铲地皮”吗? 不,这是在挖矿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