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四章 过河拆桥 (第2/2页)
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证河湟大军的军粮,河湟与陇右一带,最重要的作用还是用来做牧场。河曲马的产地已经落入大宋手中,从此以后可以为宋军提供大量骏马,提升大宋骑兵的数量与质量,改变在与辽国和西夏作战中不利地位。 军务方面的事情基本都安排妥当,倒是政务,西北各地久经战乱,需要地方官来好好治理。林昭早前开始就向汴京方面提出申请,调派有经验的文官前来西北任职。 在巧妙的运作之下,一批官员陆续开始上任了。凤州知州苏轼是最早上任的,苏辙与蔡京出使高丽归来,立下大功,分别提升为泾原路转运使和同州通判,文彦博三子被破格任命为长安提举常平司,主管长安储粮、河运和劳役等诸多事务;曾巩的弟弟曾布出任华州知州…… 整个西北之地,正义林昭为河核心巧妙地织就一张大网。尽管网上的一些节点并未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但在不久之后,他们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将这张大网扩展到整个大宋王朝。 一切安顿妥当,林昭回到长安,已经是三月中旬。自从唐亡之后,长安不再是都城,繁华早已不如当年。 不过在这个春天,曲江池畔,柳絮纷飞,桃花盛开,美不胜收!凋零许久的长安,多了几分生机! 曲池柳色新,汴河两岸肯定也垂柳依依,再来一场朦胧的言语,肯定美不胜收。 该回汴京了! 从去年七月离开汴京,到如今已经有八个月多了,仁宗皇帝的生辰祭礼快到了,必须要赶上。 同时林昭也当真有些想念家人了,想念四个孩子。
秋宁应该已经会走路了,鸿儿和秀宁也都快满周岁了,最小的浚儿自己还没见过,林昭着实想念。 从延州返回之前,林昭就已经向皇帝赵顼上书,请求回汴京探亲。 赵顼很快就同意了! 林昭报捷的奏疏送到汴京时,可谓举朝欢呼。拿下了青唐城,虽然未将整个河湟纳入版图,但这已经是莫大的收获了。毕竟前线形势所迫,也是要理解的。至于林昭用这种巧取豪夺的交换方式,赵顼并未在意。 方式不重要,结果是最重要的。 何况林昭回师途中一举攻下了兰州,这可是宋朝梦寐以求近五十年的事情,军事战略上的意义自然不必多说,从此以后,宋朝对战西夏也有底气了。 赵顼兴奋不已,对个人而言更是意义重大。有了兰州,大宋的军队就可以朝着更远的地方拓展,灭掉西夏,大军越过河西走廊,可以直达西域。恢复汉唐旧境的愿望有了实现可能,并且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何况兰州是仁宗皇帝在位时丢掉的,自己收复了祖宗失地,意义非比寻常,史书上肯定会浓墨重彩地留下一笔。今年是仁宗皇帝去世的第十个年头,太皇太后曹氏要求举行隆重祭祀。 赵顼答应了,本来也没当回事,现在就不同了。到时候可以用兰州大捷来告慰仁宗皇帝,同时也彰显自己的帝王功绩,在群臣面前也格外有面子。如此良机,不可错过,赵顼打定主意,一定要大cao大办。 西北的捷报真是如同及时雨一般,将最近一段时间的霉运全都一扫而空。邕州失陷,交趾屠城之后,赵顼就一直灰头土脸,在满朝文武和举国百姓面前大失颜面。有了青唐城和兰州的胜利,他终于可以挺起腰杆,扬眉吐气了。 林昭当真是福将啊! 虽说欣慰,甚至还有些感激,但是如何此番如何安置林昭,赵顼却另有想法。 论功行赏是必然的,只是林昭已经是郑国公,云麾将军,陕西路宣抚使,还能怎么封赏?封王?那不可能,大宋王朝的异姓王屈指可数,还都是国朝初年有过,如今的王爷貌似全都姓赵。 要么加宰相衔?林昭还不到三十岁,二十多岁的宰相似乎有些说过去。只能提升他武将职位了,直接越过从正三品的怀化、冠军大将军,加封为从二品的辅国大将军,也算是皇恩浩荡了。 辅国大将军自然不适合继续担任宣抚使,林昭将会成为一个富贵闲人。 可惜啊,林昭这么优秀的一个人才,闲置不用着实可惜了。不过但凡有功高震主的苗头,都绝对不能放过。他在河湟与吐蕃人谈判,交易青唐城,突袭夺取兰州,都是先斩后奏的。虽说机会稍纵即逝,上报汴京耽误时间,但自作主张总是不好的,赵顼心里有根刺。 西北战事暂停,已经过河了,桥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拆了吧!RU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