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45 病院中 (第2/3页)
改造。基本行都能用灰石的力量来完成。每当这些灰石的力量诸如到武器和道具中的时候,我也总能感觉到,有一种力量侵蚀着身体,和魔纹相呼应,并被额头的烙印排斥着。我清晰感受到了,额头的烙印总会有失去作用的时候,我越是杀戮怪异,越是从它们的尸体中提取灰雾和灰石进行使用,这种感觉就会越发清晰而强烈。就如同一道不断闪烁旋转的警告红光。 我擦拭刀刃,看着天空仿佛日月般,正不断朝下沉的巨型球体,一边回想和分析这段时间所得到的情报。我不觉得,自己可以从中得出一个完全正确且完全肯定的答案,只是,这么思考已经成为一种本能。哪怕是在战斗的时候,我的思维也仍旧会不时脱离当下的战斗。可即便我想得太多。而且,是不得不去想这么多。但这样的状态却从来没有一次打扰睡眠。 过去的末日幻境还好,而在复苏之后,我每一次睡下,都无法进入深眠的状态。我总是会做梦,而偏偏这些梦境无比逼真,有一大堆阴谋。一大堆特殊情况,等着我去解决。这次也一样,我当然不自愿坠入这个噩梦的,但既然碰到了,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就乖乖地在一个地方隐蔽等待,直到彻底苏醒。 苏醒的时候,需要和“神秘”战斗,就连睡着了,也还要继续和“神秘”战斗。梦和现实,在感受中,充满了矛盾却深刻的连系,而这种连系总会给人带来不好的预感,可偏偏在大多数时候,那些最恶劣的预感总会成真。 我一直假设自己是个冷漠的人,但反复翻看自己的日记,却看不出冷漠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而故事中的“高川”,也总是自讨苦吃,宛如精神病人一样呓语,而去坚信正常人都不会相信的事情。是的,我不觉得,故事中的自己,那个“高川”是一个正常人,就连故事本身,也足够晦涩而荒谬,从正常观念来说,根本就只是杜撰失败的产物,可偏偏,这就是我写下的东西,也是我正在面临的情况。 无论翻阅多少次,我都无法从中找出“更好更正确”的路线,那些已经经历的事情,哪怕带着记忆回到过去,也不像是可以通过不同的选择,令其变得更好。一种极为强烈的命运感,充斥在那荒谬的故事中,只会让人充分意识到,主导这一切的,到底是怎样一种,完全超乎人类想象力范畴的东西。 那东西,的确和人们自己所设定的“神明”和“魔鬼”是不相同。人类设定的东西,哪怕是为了表述对方的强大,而营造一种悲观的思想,也总会在这样的一个强大之物身上,下意识暗藏一些“可以让人类战胜它”的弱点或特性。即便在被称之为“对人类毫无兴趣,而远超人类想象”的克苏鲁神秘体系中,那些混沌的邪神,就算被描述为“一直在沉睡,一旦醒来,就是一场灾难”,其也总是在沉睡,偶尔产生的恐怖,也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后,就重新被人类压制回“沉睡”的状态。 是的,哪怕在描述“对未知的恐惧”时,人类在自己所设想的世界,所设想的怪物里,也总是天然具备一种绝经翻身的优势。即便是最糟糕的时候,也往往有“上帝的归上帝,人类的归人类”这样的信念。 然而,我从自己的故事中,却看不到这样的东西——那些看到了危机而行动起来的人们,坚信自己可以度过难关,拯救世界的人们,仅仅是不得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些事情”,哪怕是明知道自己可能正走向失败,也强行去相信,自己可以摆脱这种困境。我并不是认为,这样的信念不正确,毫无道理,仅仅是觉得,正是这样的信念,才侧面体现出那种残酷的绝境,是多么的难以撼动。 所有在挣扎的人,越是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刚毅和努力,就越是会在让人感到失败时的痛苦和无助。 这个冥冥中隐约可见的“剧本”,对所有试图挣扎的人来说。都是糟糕至极。但是,这些闪耀着自身光芒的人们,为了自己的信念努力拼搏的人们,却又的确是“剧本”不必可少的成份。他们让“剧本”变得精彩,有所升华,而不至于成为一个完完全全。彻彻底底,从头到尾的烂故事。 正因为感受到这一点,我才越来越相信,这个故事的主角,是“飞虫”,而不是“人类”。而“人类”满意或不满意,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他们就像是为了这个故事才诞生的。一旦脱离这个故事,“人类”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和理由。 在这里,没有天赋人权,人生来,也不是为了开拓进取,去寻找自己的使命。人生来有责,而这个责,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剧本”。扮演一个“角色”。 这是多么悲观的思绪呀!我清醒过来,摇摇头。继续将自己所想到的,所经历的,编撰续写着“高川”的故事。我知道,这里只是一个噩梦,但是,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在这里写下的东西,会不会出现在醒来后的日记里呢? 我合上日记,插上笔管。日记的封皮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个模样——很正式,有着黑黄色的皮质封面。没有文字,但皮质的纹理,却恍惚让人看到一些错觉,就如同现实中,那些利用花纹塑造“立体视觉效果”的情况,不过,比之更加“先进”。这些纹理让我看到的错觉或幻觉,是会动的。 我无法描述自己凝视日记封面时,那蠕动变幻的东西是什么,只是觉得,那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却很匹配这个噩梦的氛围。于我而言,它没有任何影响,但是,我不确定,它会不会对其他人,尤其是普通人有影响。 不知不觉的时候,就连日记本和故事本身,都变成了一种暗喻着疯狂的不祥之物。这让我有点沮丧,因为,在很早以前,我还曾经期待过,根据自己的真人真事,撰写如《哈利和戒指》那样出版热卖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