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三刀鱼(求收藏)  (第2/2页)
 渔船又行驶了几十分钟,张耀华才“下令”。    “在这撒一网看看。”    水旺早就等他这句话,动作迅速,手法娴熟。看来,这种工作他没少干。    在渔船干活,撒网和收网是最辛苦的。即便很多渔船有曳纲绞机、起网机等协助收网,但那依旧是渔船上的脏活、累活。    “有货,青占鱼呀!”    十来二十分钟后,水旺和张耀威收网。    稍微有些失望,因为基本上都是青占鱼。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海鱼之一,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而且腥味重,没什么人喜欢吃,也因此价格不高,三五块钱一斤都是常事。    说句难听的,罗非鱼都比它贵。    青占鱼通常是做罐头的,或者提炼鱼肝油。    鱼肝油对70、80后都不陌生,简直是儿时记忆。    那时候,大人都说鱼肝油是高级营养品。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现代医药工业几乎从零起步,在那个缺医少药的时代,营养不良疾病高发,国民营养健康水平亟待提升。    像佝偻病,又被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就是当时发病率极高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儿童疾病,小儿佝偻病也被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首。
    在当时的国际医学界,鱼肝油中富含的维生素D可以有效防治佝偻病早已成为共识。    因此,在医疗不发达的以前,鱼肝油成了很多家庭必备的东西。尤其是儿童,有事没事给他灌两勺子。    “咦!有四尾三刀鱼,好几斤重,赚了。”    渔网打开的瞬间,张耀威就看到了夹杂在其中的三刀鱼。    “你这眼神不行呀!四尾绝对超十斤。”水旺纠正道。    他也高兴起来。    这种鱼的鱼背前部分隆起,外形非常漂亮,身上有九条橘黄色的斜带,各鳍均为橘黄色,背鳍鳍条部有一条与基底平行的蓝色纵带。    三刀鱼很容易辨认,“鹦鹉嘴,斑马身,梅花鹿尾”,就是形容它的。    其只生活于水质清美的地方,常于岩礁活动,捕捉极其困难,故非常罕见。    三刀鱼甘香嫩滑,鱼味浓郁,像蚬rou鲜甜,在港岛号称鱼王,是上价鱼,一两就要60元。    注意单位,是一两,不是一斤。    也就是说,这种鱼一斤要600元。而眼前这四条,加起来肯定超过十斤,也就超6000元了。    另外,这种鱼有时候你有钱都不一定能吃到,得碰运气,店家都不敢肯定什么时候有货。    “可能还有,继续下网。”张耀威和水旺手忙脚乱起来。    只有张耀华依然淡定。    他们一连撒了四网,后续果然还有三刀鱼,而且一网比一网多。    “哈哈!口水亮他们肯定要后悔死了。”水旺哈哈大笑,仿佛已经看到了口水亮他们懊悔的表情。    他们这次捉到的三刀鱼,没有一百斤也有八十多斤。    “继续。”张耀华说道。    “啊!已经满仓了。”    “青占鱼扔掉一部分,那些没死的放了吧!”    张耀威和水旺毫不犹豫,青占鱼不值钱,丢了就丢了,不稀罕。    难得遇到三刀鱼,哪能轻易放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