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027章:五连击,骂懵欧阳修(求追读)  (第1/2页)
    苏良所呈奏疏。    并未力挺欧阳修,反而弹劾起了欧阳修。    苏良称,《论范仲淹韩琦等罢政事状》语辞骄横,狂悖自傲,实非君子之言,定是欧阳修的仗气使酒之作。    望官家严惩不贷,遏制朝堂官员这般酒后乱言的不正之风。    此弹劾,与赵祯御案上的奏疏全然不同。    表面是抨击欧阳修,实则是在为其找台阶。    赵祯心知,苏良定然已看出欧阳修的真实意图是求贬外放,故欲以此奏疏挽贤。    众所周知。    欧阳修自号醉翁,非常好酒,常有酒后失言之举。    若将欧阳修的此谏书归于酒后狂言,那事情就简单多了。    欧阳修的“辱骂宰执,结私党嫌疑”之罪,便变成了“酒后乱言”之错。    罪过变成了过错。    只要欧阳修承认此错,赵祯便能最大程度上减轻他的惩罚,将其留在朝堂。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堵住那些弹劾者的嘴。    如今,朝堂急缺能臣,赵祯自然不愿将欧阳修外放。    当下的关键,就变成了如何说服欧阳修,让其承认酒后乱言之错,而后甘愿留在汴京。    这需要赵祯表现出足够的诚意。    更需欧阳修能明白赵祯的一番苦心。    赵祯想了想,看向一旁的内侍张茂则,问道:“欧阳永叔大概何时抵京?”    “明日午时前后。”    “明日,你带上苏良这份奏疏和敕封欧阳修为翰林学士的草诏,去城外拦住他,他看过这两篇文,自然能够明白朕的心意,若还是留不住,也就罢了!”    张茂则重重拱手。    作为君主,赵祯此举已算是贤德宽厚。    若欧阳修还是执意要在汴京大闹一场,然后离京,那赵祯也没有挽留的必要了。    赵祯翻阅着苏良的奏疏,又细细一想,拿起御笔,在一张纸条上写下一行小字。    “将此纸条交给苏良,明日让他与你一同拦下欧阳修,他看到纸条内容,自然知晓该如何说话!”    “臣,遵命!”张茂则将奏疏接了过去。    ……    当日晚。    张茂则将纸条交给了苏良。    还让其看了敕封欧阳修为翰林学士的草诏,并告知他了官家的口谕。    苏良打开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    “心在朝堂,则留;胸无大志,则放。”    苏良顿时明了。    心中对赵祯不由得升起一抹崇敬之意。    官员们拥有这样一位皇帝,实乃天大的福气!    苏良呈此奏疏,一则是为朝挽贤。    二则是他实在不愿看到朝堂再起内斗,这种争吵,除了加剧党争,对大宋没有任何裨益。    至于是否可行,就看明日了。    ……    翌日,近午时。    苏良与张茂则坐马车,来到汴京城北的新酸枣门外。    二人在官道旁的一处凉亭坐了下来。    欧阳修从河北归来,必经此门。    此刻。    距离新酸枣门不足十里路的一条官道上。    一辆马车正在疾驰向前。    车厢前挂着一块迎风飘扬的红色木牌,上面篆刻着“欧阳”二字。    马车中坐着的,正是三十八岁的欧阳修。    其身材高大,体态清瘦,颌下一缕漂亮青须。    一看便知是一位风流文士。    当下的他,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按察使,权真定府事。    欧阳修靠在软榻上,手里提着一个酒葫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