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运气逆天了  (第2/2页)
屁股上扎了针,“腾”的站起,把石块抱了起来。    眼睛里冒出了光,先是看,后是摸,之后是敲……再然后,就陷入了沉思。    想的越多,老人的神情就越激动,花白的胡须止不住的乱颤,嗓子里像扯着风箱。    没人敢打扰,只是静静的等着。许久后,他才恋恋不舍的放下石砖:“李老板,这是不是……是不是最早的那一部?”    看来是真的了!    李定安心满意足的点点头:“对!”    老人闭上了眼睛,双手却止不住的颤:“国宝……这是国宝!”    ……    李定安提醒老先生时的声音很低,网友们没听到什么“芣苢”,但之后的“国宝”两个字,却听的清清楚楚。    一刹那,直播间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但随即,就像炸了的鱼塘,溅起漫天水花。    “一块破砖,怎么就成国宝了?”    “网上翻遍了,就没查到叫马思思的名人。”    “剧本,肯定是剧本!”    “对,绝对是演的,不然主播怎么知道砖上有字?那玩意被水泥包的严严实实,除非他长了透视眼。”    “看着不太像演的,我查了一下,老残居的名气还是挺大的。那位老先生其实就是老板,姓关,知名的字画类鉴定专家,还上过京城台的鉴宝节目。”    “真是国宝?那能值多少钱?”
    “没办法估量,因为大多都禁止交易,比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所以,这样的东西敢私下卖,足够把缝纫机踩到冒烟。”    “想什么好事,还缝纫机?吃一斤花生米都不够……”    刚说到这里,“唰”的一下,直播间突然就黑了屏。    “我靠,不会真的是国宝,还是禁止交易的那种,不然主播关什么摄像头?”    “连声音都关了,摆明是怕留下证据!”    “说不好,但狗主播肯定是有想法了!”    “那怎么办,报警?”    “只是咱们在这里胡猜,报什么警?说不上就是剧本,演的……”    李定安要用手机查资料,所以暂时退出了直播间,还不知道竟有网友准备打110。    他搜了搜,找出了几张图片:“老先生你看,这是现存于西京碑林的熹平石经:    石经碑面无纵横界格,一字隶书直下行文。每行字数虽不尽相同,但每个字的大小、行与行、字与字之间一丝不差,和桌上这块也一模一样。    你再看这两张,这是现存于国子监的清十三经,据说多数都是按照古籍仿刻的熹平石经,虽是楷体,但字数排序应该是一样的……”    经理和店员弯下腰,看着手机里的图片,大气都不敢出。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不可求思……不可方思……言秣其马……    前两句出自诗经中的《芣苢》,后三句出自《汉广》,都是竖行。但如果当成横行,再从左往右看,最底下那一行字就是“马思思之苢”。    前四个字的顺序和石砖上的一模一样,第五个字只剩了一个草字头,明显就是“苢”。    再看另一张: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这句出自易经中的《彖传》,《革卦》,石砖背面能看清的就只有“乃亡”,“革命”。    看到这里,经理头皮都麻了:熹平石经是中国第一块碑经,不但是楷书鼻祖蔡邕手书并亲自主持雕刻,只说史上第一部石刻的儒家典籍,就可谓是开历史之先河,根本不能用钱衡量。    加上流落国外的,存世的拢共就没有几块,所以是当之无愧的国宝中的国宝。    但轻轻松松的,就被这年轻人给捡到了?    “之前上面包着水泥,老板怎么看出来的?”    李定安眼都不眨,张嘴就来:“以前去过西京,逛过碑林,所以有印象。早上看到这块砖上的断茬和西京的碑石很像,就买了下来……原本只是碰运气,也确实没想到……”    这……好像能解释的通,但这运气,逆天了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