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给李世民上课  (第3/3页)
带来的恶果,看看大洋对岸的那个灯塔国就知道了。
    有这样的榜样在,更衬托出中国人的政治智慧。    几千年前老祖宗就已经看透了某些问题的本质。    或许限于时代,他们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    但不妨碍他们知道有些事情是有问题的,必须要严加防范。    李世民对商人和商业的认识很浅显,他限制商人的原因很简单。    商人多无恩无义,且不事生产。    只是把东边的东西运到西边,就赚取巨额利润,是不公平的。    对于李世民的这套理论,陈景恪选择性的进行了批判。    他肯定了商业和商业经济的积极作用。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我们要限制的是商人的权力和无序的商业行为,而不是否定整个商业。”    “若没有商人,南方产的荔枝只能烂在地里,而北方人只能看着图画流口水。”    见他说的有趣,李世民忍不住笑了起来。    但这个鲜活的例子,却也让他对商业有了更多的认识。    “商业沟通南北,盘活了整个国家的经济,是必须存在的东西。”    “且在南北转运的过程中,那些商人要雇佣大量的人员,给很多人提供了工作机会。”    “荔枝需要一定的存储技术,否则还没运送到地方就腐败了。”    “那些商人为了利益,会绞尽脑汁的研究存储技术。”    “每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商业繁荣了,国家也能征收更多的商业税。”    “可以说,商业是必须要扶持的,大唐立国至今没有征收商业税,其实就是对商业的变相扶持。”    “但这种情况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商业税可以免,却不能永久免下去。”    “陛下不妨定一个规则,待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征收商业税。”    李世民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此事我会和诸位相公商议,尽快拿出章程。”    他对陈景恪今天的话非常的满意,看似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角度却和其他人完全不同。    没有说什么亲贤臣远小人,也没有说勤政,甚至都没有说轻徭薄赋。    只是站在中立的立场,单纯的讲解各种情况存在的原因,以及点评优劣。    同时还能给出一些看似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    看着侃侃而谈的陈景恪,他心中非常的得意。    不是因为得到了如此大才,而是生了个好女儿。    认识这么久,他对陈景恪也有所了解。    不说视荣华富贵如粪土,也绝对不会为了五斗米折腰。    要不是有小兕子在,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来笼络他。    小兕子,你真是耶耶的贴心小棉袄呀。    观音婢,你给我生了个好女儿呀。    正说的兴起的陈景恪并不知道,对面的皇帝跑神了。    给史上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上课,想想都觉得让人兴奋。    他难免多说了几句。    不过他并没有昏了头,不论如何加塞新思想,有一条线绝不触碰。    那就是皇权。    甚至他还一直在鼓吹皇权,声称君主是必须要存在的。    只有君主才能承担‘天道’重任,损有余以补不足。    君主只有遵循‘天道’,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这也是他说了那么多‘大逆不道’的话,李世民依然听的津津有味,一点都不生气的原因。    只要不反皇权,他说的话越惊世骇俗越好。    适不适用当前的时代且不去说,只有这样完全不一样的言论,才能给人带来启发。    要是他一直说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李世民反而会很失望。    他这么做倒不是因为有多支持皇权,而是很清楚,在这个时代反对君主制就是找死。    反过来说,生产力就这么高,不实行君主制难道搞皿煮籽油吗?    别开玩笑了。    与其不切实际的反对皇权,不如给皇帝灌输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皇权。    只要皇帝真的相信了,他魔改的‘天之道’和‘人之道’思想,那百姓的日子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这已经是功德无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