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只要思想不滑坡 (第2/2页)
/br> 这些来头颇大的人,殷勤登门,只为一件事―― 购买第四代光刻机。 甚至是,想进口相关技术。 陈春仙起初是很兴奋的,渐渐地,被搞得一个脑袋两个大。 再不懂得藏拙的他,也不情愿把辛苦研究的技术,合算成钞票卖给别人。 现在,他借着尿遁从会议室离开,哧溜来到李建昆的办公室,啪地一声关上房门,总算得到片刻清闲。 至于这些外国人为啥不找李建昆。 很简单。 他撂摊子了,根本不在公司,半小时前被老陈call过来的。 “你看你,好事儿还弄得愁眉苦脸。” 李建昆后背离开椅靠,从五屉桌上摸过一包华子,抛给他一根: “多简单的事,甚至完全犯不着你cao心。 “哦,我是外国人,我现在要买第四代光刻机的技术,你陈春仙说卖就能卖,我李建昆说卖就能卖?” 诶? 陈春仙眼前一亮,猛地一拍大腿: “是哦!这事儿是咱们能决定的吗?把他们打发到相关部门不就完了,这种堪称国之重器的技术,上面肯定不能同意,同意也不可能出口核心技术。” 李建昆吐出一口白雾,耸了耸肩。 “要不说你小子聪明呢。” 老陈嘿嘿一笑,问道: “那光刻机出口呢,这个咱们应该有点话语权,谁买都卖吗?” “岂止是谁买都卖,犹豫不决的那种,咱们还要推销一把。”李建昆说。 “哦?” 陈春仙对此不是特别能理解,比如说那些已经有三代光刻机技术的国家,以他们的底蕴,再买到手第四代光刻机,技术攻坚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而这其中某些国家,对我们并不是很友好。 他知道,建昆是很爱国的,也不是差钱的人,所以二者权衡,大概率不会选择钱。 “两个原因。” 李建昆竖起两根手指: “第一,你不是致力于推动技术扩散吗,那我问你,在商业化科技领域,比如说电信业,其国际标准是谁制定的?” 陈春仙眼神明亮:“几大国际电信巨头企业。 “我明白了,咱们要抢占市场!当世界上多数国家在使用我们的光刻机产品,我们就是该行业的巨头,有制定规则的资格。” “没错。” 李建昆微笑颔首:“搞科研,总想着靠技术封锁让别人追赶不上自己,终究是小道尔。真正要做的是什么?研发,研发,再研发,努力提升自己,一骑绝尘。别人追赶的步伐反而是动力,不是坏事。” 老陈听得频频点头。 “第二,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咱们是一家科技企业啊。 “做出来的东西藏着掖着不卖,喝西北风去吗?” 李建昆吧啦一口香烟:“光刻机研发有多么烧钱,你比我更清楚,咱们现在已经投入多少了?都不好对外讲。 “企业如果长期不盈利,一直这样造,谁能顶得住?” 老陈讪讪一笑。 怪就怪,长期以来,只要没钱了,总是手一伸,问建昆要,他也总不让人失望。 以至于老陈思想上有些麻痹,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盈利对于公司的重要性。 这会儿算是清醒过来,深刻地意识到,华夏硅谷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和机关单位不同,盈亏自负,得赚钱。 研发要钱,公司还有那么多张嘴巴需要养。 “其实还有第三点,是以上两点的融合。” 李建昆继续说道:“光刻机不同于其他产品,没几个国家短时间内能造齐所需要的零部件,等他们造好了,我们说不定技术公关,都研发出了第五代…… “和他们开展买卖,我们能赚的钱很多。 “既能赚卖机器的钱,又能赚零配件供应的钱,还能赚提供技术支持的钱,财源广进,源源不竭,只要我们的技术一直领先他们。 “而与此同时,相关国家或公司,会对我们形成依赖,这更有利于我们在该领域,在国际上掌握话语权,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老陈的思绪豁然开朗: “卖!狠狠地卖!” 顿了顿,他又说: “不过现在有个问题,咱们估计造不动,订单太多了。” 李建昆顺着话问:“接到多少订单?” “一百多台!” 乖乖。 李建昆吸溜了一抹口水。 要知道,第四代光刻机价格可不菲,一台人民币百万起价。 一个小目标到位。 这还仅仅是卖机器的钱。 后续的零配件供应,技术支持,价格同样不菲。 放眼全世界,这年头有几家企业,一笔业务能挣出亿万财富? 即使抛开其他不谈,这个买卖照样大可做得。 “搞地,扩厂,招人! “零配件供应单位那边,先付款,付美金!毕竟咱们赚的也是美金,我看他们接是不接。 “咱们现在的好名声,也利用起来,大概率一路绿灯。 “还有造不动的道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