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一个大逼兜 (第1/2页)
第868章一个大逼兜 科协的大礼堂内,人满为患。 今天比上回来的外国人更多,一些国家的大使馆等相关机构人员,也跑过来凑热闹。 科协是没有发过邀请的。 这些人来得蹊跷。 “凭什么不让我们进去,这次活动不是向全世界公开吗?” “科学无国界,更不应该隐藏在媒体的镜头之下!” “难不成今天的实验有猫腻,你们害怕让记者接触?” … 礼堂入口处,噪杂一片。 想要进门的人,有些是驻这个国家的外国记者,有些甚至是临时赶过来的。 “搞笑了,还弄一缸水,养鱼吗?” “首先,欢迎各位百忙中出席今天的活动……” 科协的周主任一个脑袋两个大,尽管华夏硅谷那边信誓旦旦保证过,不会出现纰漏。 远远超出了科协能够把控的范畴。 …… 在舞台中央,有一个临时搭盖的黑色大“帐篷”。 李建昆完全能够想象这位老人家所承受的压力,就在刚刚,天上还有电话过来。 上午九点。 大伙儿对于舞台中央,那堆精密仪器中间摆放着的一只玻璃鱼缸,都感觉很纳闷,也很好奇。 说曹cao曹cao就到。 “让他们进来。”他说。 但是事情,真闹大了。 活动正式开始。 白发老者额头见汗,双手微微颤抖,为了不让人看出端倪,只好负向身后。 他要给所有等着看华夏硅谷公司,看科协,看这个国家笑话的人,狠狠一大逼兜。 “这……” “弄个鱼缸来做什么?” “真要出了岔子,你以为不让他们拍几张照片,他们就不会发表文章了?” “张老,请相信我们。” 白发老者大步流星从后台走出来,然而,任谁都能看出他步履之间的沉重。 科协的人找上门时,李建昆几乎没作迟疑,只是向老陈询问过现场实验的可cao作性,得到“布置妥当,和实验室是一样的”回答后,当即同意了。 所以他们要求现场做实验。 他们的不请自来,更是不怀好意。 记者们拥入会场后,倒是颇有无冕之王的排面,在场不少外国人纷纷配合,给他们让出前排或更好的摄像位置。 “张老还没接完电话?”他冲旁边的下属问。 里面放置着提前运送过来的设备仪器。 礼堂的音响里传出李建昆的声音。 有些人想硬邦得更彻底点,他干嘛不同意? “我晓得!” “小李啊,千万,千万,不要出岔子。”白发老者无比严肃地说。 今天,是他的主场。 在全场注视之中,李建昆和陈春仙,领着几名公司的研究员,还有几位特意从科院、从特区华电研究院,或请或调派来的技术大拿,一起登上舞台。 很快,一堆长枪短炮便架起来,对准了礼堂舞台。 … 这个布置是阿麦斯的人强烈要求的,他们的意思是,如果只是拿出来一个方案,类似这样的复杂技术,几乎不可能在现场确认真实性。 “看着吧,现场实验,这儿汇聚着全世界最顶尖的光刻机专家,真的它假不了,假的它也真不了。” 李建昆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 周主任长叹口气,只能下放行令。 …… 李建昆走向演讲台时,陈春仙带着其他人,开始拆“帐篷”,里面的设备仪器也跃然于眼前。 台下不少人从座位上起身眺望。 他是今天的演讲人。 老陈带领技术团队现场搞实验,他来讲解这项技术。 手上有份老陈写的实验报告。 他准备拿这玩意儿当演讲指导稿。 口才他不缺,英语也算流利,专业技术只能说略懂皮毛,没这份实验报告,有些光刻机领域的专有名词,他甚至都不知道…… 一番不走心的客套之后。 李建昆直入正题。 “关于193nmArF激光光源,怎么延伸、甚至是突破65nm的技术节点这个问题,我认为,当前的光学专家们,都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嚯! 此言一出,底下顿时杂音四起。 这句话相当于否定了,全世界的光学专家的业务能力。 “好嘛,地球上的光学专家全是鼠目寸光,唯有他视野清晰、超前。” “这人不是光学专家吧?” “他怎么敢说这样的话?” “论如何拉仇恨,我只服他。” “哈恩教授,您不说两句?” 哈恩,正是之前在第四代光刻机鉴赏会上,比较活跃的那位光学专家。 “没事,我想先听他说完,坦率讲,我目前还是很敬重他的,上回他能说出157nm深紫光源,利用在光刻机研究上,后续将无法解决透镜的问题,证明他在光源领域的造诣颇深,至少这是个我没发现的问题。但他如果后面的话说得不对,我会骂他的。” “哈恩教授骂起人来应该很凶吧。” “这么跟你说吧,我有过六段婚姻。” “……佩服。” 和哈恩搭话的,是一个小日子,他知道现场没有比哈恩更专业的光学专家,接下来的当场发难,哈恩必须参与进来。 “不信?” 李建昆扫视台下众人,似笑非笑说:“那么我想请问,有没有光学专家……各位所在国家的光学专家,各位所在机构的光学专家,设想过把193nmArF激光光源,扔到非常规的环境中,比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