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9【这皇帝,我做不得?】  (第2/2页)
    韩桢掰着手指,脑中开始搜寻穿越者赚钱指南。    肥皂?    且不说北宋已经有了,这年头动物油脂都不够人吃,哪还有剩余的用来做土法肥皂。    水泥?    这玩意就算烧制出来,也是当作战略物资,谁傻到会拿去卖。    玻璃?    这倒是可以,利润在几十到几百倍不等,属于真正的暴利产业,但难度也是最高的。    工艺倒是还好,主要在于材料。    烧制玻璃需要用到纯碱!    而且烧窑的温度也是一大难点,需要1700度的高温,否则温度不够,沙子融化不完全,就会导致成品不纯净。    想到这里,玻璃也被韩桢否定,就算要制造玻璃,那也得等到有些工业基础才能进行。    苦思冥想了好一会儿,韩桢最终还是决定把目标放在当下最暴利,也是相对最简单的东西上。    盐!    不过他不打算走低端路线。    北宋时期制盐业很发达,蜀中有井盐,两湖有矿盐,沿海有海盐,且产量极高。    这导致私盐贩子遍地都是,甚至许多官吏都开始贩卖私盐,他想要插上一脚,怕是很难。    所以,韩桢打算走高端路线,制造精盐。    粗盐与精盐,并不是以颗粒大小来区分,严格意义上来说,古代所有的盐都是粗盐。    只有经过化学提纯,去除了杂质的盐,才算是精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咱们国家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真正全民普及精盐。
    在此之前,相当一部分人还在使用未经提纯的粗盐。    没有经过化学提纯的粗盐,含有镁、钙、钾等元素,口感苦且涩。    这些元素光靠物理提纯,无法去除。    所以哪怕是如今宋徽宗吃的贡盐,也依旧有苦涩之味,只不过贡盐里的镁和钙含量少,苦涩味没那么明显。    因此,没有苦涩异味,且颗粒细小的雪白精盐,根本就不愁卖。    盐又是消耗品,属于长久买卖。    除了精盐之外,还可以兼顾弄一些提纯的白糖,这玩意儿比精盐还要暴利。    对于,他记得青州有不少煤矿,若是能找到露天煤矿,还能把蜂窝煤和铁皮炉子整出来,又是一项长久产业。    不知不觉间,月上中天,韩桢也已经写满了好几张纸。    “咚咚~”    敲门响起。    紧接着,韩张氏软糯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叔叔,睡了吗?”    闻言,韩桢起身打开门,问道:“嫂嫂,怎地还没睡?”    “睡不着。”    韩张氏微微叹了口气。    先是自家叔叔被陷害,紧接着叔叔又杀官造反,杀地主占村庄……    她一个小女人,一天内突然遭逢这么多事情,如今又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哪里能睡得着。    “嫂嫂先进来坐罢。”    韩桢侧开身子,引着韩张氏来到书桌前坐下,而后满脸歉意道:“嫂嫂,实在对不住,若不是因为我,也不会连累你担惊受怕。”    韩张氏赶忙解释道:“叔叔莫要自责,俺不是这个意思。俺只是……心头闷的慌。”    对于韩张氏的心情,韩桢很理解。    本来一个老老实实,安分守己的农妇,忽然成了杀官造反的匪徒一员,恐惧、不安、忐忑以及对未来的茫然瞬间积压在心头。    “嫂嫂!”    韩桢凝视着面前的韩张氏,正色道:“当初我答应大哥好好照顾你,就一定会做到。莫担心,一切有我!”    韩张氏被韩桢灼热的目光看得心慌,赶忙侧过头,轻轻嗯了一声。    她发现这几天小叔子似乎有些变了,但又说不上到底哪里变了,只觉得比起以往,多了些别样的气质。    眼神也变得更加有侵略性,以前都不敢正眼看她……    一时间,书房里的气氛有些沉默。    这时,韩张氏忽然发现书桌上有几张写满了字的纸,纸张墨迹未干,显然是刚刚才写的。    想到这里,她不由好奇道:“叔叔何时会写字了?”    韩桢随口编了个理由,搪塞道:“最近在县里跟李秀才学的。”    穿越前韩桢就会写毛笔字,但仅限于能看懂写的是什么。    “能识些字也是好的。”    韩张氏缓缓起身,叮嘱道:“俺回去睡了,叔叔也早些歇息,莫要太晚。”    “嗯!”    将韩张氏送出房门,韩桢收起桌上纸张,随后来到里间睡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