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清理  (第1/2页)
    九斤刚喝了口酒,不留神呛着,咳了几声。    大师姑歪头端详着九斤:“小气样,别学你师傅抠门。”    “没有的事儿,愿住,求之不得,开春暖和了,二师姑三师姑那里也改造一番。”    二师姑笑道:“小九可不抠门,知道你孝顺,不过二师姑和三师姑享受不到了。”    小九不解的问:“二师姑,怎么个意思?”    “九儿,师祖来信,以后大师姑就留在山上了,我和你三师姑,天暖就走。”    九斤放下杯子,低着头不言语,分别,从来都不轻松。    三师姑静月看着小九难过,打趣道:“又不是不回来,每年冬天过来守着暖房看花,只要你不心疼粮食就行。”    “不心疼,还以为见不到两位师姑了。”    大师姑见小九恢复神态,问道:“你师傅留下的那个盒子,你真不打开?”    “不打开,若说当年有不得不分离的理由,这么多年,即便不来看看,总该有个消息,既然父母音讯全无,我何必自寻烦恼。”    “这孩子,你倒是拎得清,你又怎能知晓父母的不易?”    “难民里孩子多的是,但凡有点吃的,跟在父母身边都是快乐的。”    “行行行,大师姑说不过你,不看就不看,那盒子,大师姑就保存着。    你什么时候需要,跟大师姑说,咱们也想知道,为啥这样对待咱们小九,不过~,咱们得感谢老天,才能有小九这孩子。”    冬去春来,河边柳树冒出嫩芽的时候,老道离去已有百天。    乡间也有百年的说法,白云观里没有多余的人,三个师姑,七个师兄,九斤的发小,还有几个师兄的家眷。    众人进行了一次大祭,光是桌上的贡品,就有三十二道。    香火纸钱更是彻夜不断,诵经法式也是三诵四请。    下一次的大祭,要等到腊月初二。    家境殷实的,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借以彰显家族团结,繁荣之景象。    从古到今,祭祀都是豪门大户的重头戏。    大耳朵百姓,除了艳羡,很多有眼力劲的,还能蹭一肚子油水。    大祭远比过年更受百姓喜爱,因为有厚葬轻生的传统,大户们当天都不吝啬,往往都是来者管饱,竞从者有赏。    当然更多的是生前不孝,死后骗鬼的说法。    九斤在道姑和大师兄劝诫下,同意在东门外支起锅灶,招待上山的乡邻。    道家不是豪门大户,所备吃食一荤一素。    一口大锅猪rou粉皮加山药,一口大锅豆腐白菜冒油花。    面粉里加小米面,用面玘子(土酵母)发面,蒸出的金灿灿大馍馍松软香甜。    如果不加小米面或豆面,蒸出的馍馍就带酸头。    从早到晚忙的厨子团团转,一天能挣五两银子,也是平常一个月的进项。    九斤搬到了最北侧的宅子,大祭后,两位师姑就要离开白云观。    不过已经说好,每年冬天就回来,她们没儿没女,跑个几年累了也就住下不走了。    九斤最终也没给白云观改名,成了女道士的窝,没法改。    反正早晚都是这三位道长的,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