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十五章 梧桐山  (第1/2页)
    梧桐山位于罗湖区东部,与香港新界山脉相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古时候山上多梧桐树而得名。    景色以稀奇,幽绝,秀丽,旷达而传扬,最著名的当属梧桐烟雨。山高而林密,主峰山泉汇入天池。天池水又注入龙潭,潭内藏有珍贵的金尾娃娃鱼和山龟。    龙潭水流至龙珠山,汇集八条谷水而成深圳河。有风水先生称此地为:“九龙戏珠“的风水宝地。    大概于此有着深切的关系吧,特区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市发展速度,还是经济建设规模,在世界上无与伦比。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存在。    梧桐山有一块试剑石和磨剑石,比苏州虎丘的试剑石大20倍有余。有传说是当年朱元璋所为,也有传说铸剑大师欧冶子曾经在此冶剑,剑成后磨砺其锋,以剑劈石所为。    在试剑石不远处有一片情人树,是由九棵古树古藤盘缠而成,树下有一把仙人椅。    在此可晨观日出、暮浴霞光,北望梧桐群峰,南瞰大鹏诸岛、沙头角尽收眼底。    一大早起来,柯菲儿就易容扮做孟笑笑的模样,出现在云蕾的面前。    云蕾转着圈欣赏了半天,不禁拍手称奇:“妙啊,若是走在大街上,mama定然认不出你的。”    欧亦然也是赞口不绝:“难怪欧舟说和你打了三架,硬是没认出来,你的易容术神乎其神,果然不虚。”    柯菲儿笑道:“云mama,欧爸爸,既然你们都认可,那我今天就开始用这个身份了。”    “行,就这样。吃完早点后,mama带你去馆里,就用这个身份介绍给保安和工作人员。”    “好的,云mama。”柯菲儿快活的应承道。    “梧桐山游玩,你们下午去吧!”    “嗯,我听云mama的。”    “真是个乖女儿。”云蕾伸手拍拍柯菲儿的肩头。    “我给欧舟和江阳打电话,叫他们过来吃早点。”欧亦然说道。    “哪俩只怕还在床上呢,赶他们起来洗漱之后过来,只怕也得一个小时后了。”云蕾说道,“让他们睡吧,中午一起吃午饭。”    下午两点钟,柯菲儿和欧舟江阳师兄弟,就驾车去了梧桐山。在盘山道上七拐八绕,就把车停到了景区停车场上。    欧舟年少好奇心强,又是练武之人,看到景区游览平面图上有块磨剑石,就说我们先去哪里瞧瞧吧!    江阳与他心意相通,立刻附和道:“我也正想去哪里玩玩呢!”    三个人于是也不坐观景车,更不乘索道车,按照景区导游图上看准了位置,就一路攀登拾级而上。    青春年少加上充沛的体能,又身怀绝世武学,三个人像是陆地飞腾似的,也不怕惊世骇俗,没用上半个时辰,就抵达了试剑石跟前。    转着圈看着哪块形似刀劈斧剁的石头,欧舟不由笑道:“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典故啊,让这样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竟然如此知名?”    江阳摸了摸后脑勺,一头雾水的看着柯菲儿,笑问:“漂亮jiejie知道吗?”    柯菲儿嫣然一笑:“我曾经从杂志上看过这则典故。”    欧舟兴致大增:“jiejie不妨说来听听?”    柯菲儿笑道:“传说啊,这还是当年朱元璋用宝剑劈开的呢!”    “他为什么用宝剑劈这块石头呢?”    据说元末明初,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东南打了一仗,朱元璋被陈友谅打得大败,一路败逃,陈友谅紧追不舍,就追到了梧桐山。    陈友谅看到山势险峻,朱元璋只有上山的路,而没有后退的路,认为这下逮到朱元璋是三个手指捏田螺,笃定的事。于是下令让部队停下来,歇足吃饱,再上山活捉朱元璋。    陈友谅有一名宠姬,也随军来到梧桐山。陈友谅曾当着众将官的面,说他有两宝:江山和美人。    因此,军中便传开了“娄姬一人当天下的说法。”娄美人因此声名鹊起。    陈友谅与娄美人情深似海,每天见到娄姬,都说你是朕的凤凰。而娄姬总是回答说,王爷是妾的佳龙。    娄美人是江西龙虎山人,吐音不准,往往把“佳”说成“假”。因此,军中就有了“假龙假凤”的说法。    娄姬见梧桐山甚美,于是就对陈友谅说妾想去游览一番。    陈友谅正在部署军务,说不能亲自陪你,你多带些兵丁去吧。    娄姬撒娇说带了兵丁,不能随心尽兴,我和女婢前去就行了。    陈友谅对娄姬是有求必应,从未违拗过,于是解下腰中号箭说好吧,你带上号箭,遇有不测,你就放号箭。    娄姬于是就带了号箭,和婢女上了山尽兴游玩,一路行来,她被梧桐山美景所吸引,渐走渐远,赞叹不绝。    当见到一束烂漫的山花时,娄美人欢喜之余,就摘了抱在胸前,问女婢,说你看我和梧桐山谁更美呢?    女婢看看娄姬,又瞧瞧梧桐山,觉得毫无上下,就翘起大拇指说,你们都很美!    娄姬听了,非要比个高低,于是一面往后退,一面问女婢,你再看看,到底谁更美,婢女是个不会转弯的小姑娘,还说你们都很美。    娄姬一心要比个高低上下,只顾往后退,此刻已经退到了悬崖边,却并不知晓,又问女婢到底谁美?    眼看娄姬就要跌下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