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名医庸医分水岭  (第2/2页)
    区区胆蛔,我能不懂?我需要你指点?    贾冲勉强压住火气,淡淡道:“我知道了。孙爱红,你坐下吧。”    胆蛔不难治,说明之后,王磊就放下心来,转身往自己坐诊的第七诊室走去。    看到王磊,对面的同事孙昊立刻叫了起来:“王大爷,您老可算回来了。”    “怎么,很忙吗?”    “忙疯了。光是发热腹痛的就一堆。”    王磊不以为然:“哪天不是发热腹痛一大堆?”    这俩是普外和内科最常见的症状,尤其发热,几乎六七成急性病都会出现。    但是坐下来看了几个病人后,王磊觉得有点不对劲了。    一般情况下,外科病以腹痛为主,内科病以发热为主。    但有两个病人的发热太明显了,有些喧宾夺主压过腹痛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微妙,也没有证据。    但王磊就是觉得不对劲。    上学的时候,有幸听过一位院士的演讲。    他当时说到过这种感觉——独属于嗅觉敏锐者,需要有扎实的临床功底。    教材上不会有,因为它不太科学,容易出错。    但必须重视,因为它是一个医生最宝贵的资产。
    往往名医和庸医的分水岭就在于此。    想到这里,王磊果断使用能力。    坐在他面前的是一位高中女生,发热、弥漫性腹痛两天。    一眼看去,肝胆脾胰肾都没有异常。    胃肠也没有问题。    奇怪了,弥漫性腹痛,一般都是胃肠道问题,怎么就一点异常都没呢?    王磊满心疑惑。    再找找。    腹部器官实在太多,光肠道就有七八米长。王磊仔细搜索许久,终于在回肠下段发现了一点点异常。    那里有淋巴结肿胀隆起,整体看起来,有点象大脑沟回。    这能说明什么?    王磊凝神思索,渐渐地,一个久远、少见的名称出现在脑海——    伤寒。    回肠下段沟回样变,是伤寒髓样肿胀期的表现。    伤寒是一种消化道传播疾病,以前曾频繁爆发。    但在社会进步、卫生改善后,这病几乎销声匿迹。    要不是卫生条件差的地方还会出现,大家都已经把它给忘记了。    想到伤寒二字,王磊顿时就坐不住了。    这可不是一般的病,它有爆发可能。    一旦爆发,那可是大事件!    但现在只是猜测,没有可靠证据。    淋巴结肿大跟发热一样,是最没有特征性的东西。    凭它根本不足以诊断伤寒。    倒也不是没有确诊手段。    血培养、骨髓培养、粪便培养都能确诊。    麻烦的是,这些都需要较长时间。    王磊想了想,给这位病人开了必要的检查单,就对同事说道:    “你顶一下,我上个厕所。”    孙昊哀怨地叫道:“大爷,您才坐了几分钟,就又跑?”    “要上也该是我先上啊,我上班到现在都没离过诊室。”    “合着跟王大爷您搭伙,我连厕所自由都没了吗?”    这货就是嘴贫,王磊不理他,急匆匆地离开诊室,直奔底下消化内科门诊。    如果真的是伤寒,那就不是一两个。    而消化内科必然是病人最多的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