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一十八 割rou  (第1/2页)
    但凡名山大川,必有道观寺庙,雁荡山同样如此。    南朝时,梁国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为雁荡山开山之始。    唐时,西域高僧诺讵那因仰慕雁荡山“花村鸟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来雁荡山弘扬佛教,被奉为雁荡山佛教鼻祖。    至本朝,雁荡山开发规模逐渐增大,至今日,建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可谓鼎盛。    菩提院,位于东雁荡山,其建于国朝初年,距离温州城最近,香火最是鼎盛。    因香客往来不休,山下百姓聚集,成了一个千余户的镇子,名望佛镇。    客栈、酒肆、车马行、甚至还有青楼,极其繁华。    天微亮时,山门打开,寺里的书记度济和尚领着沙弥火头工下了山。    进了镇子,沙弥到第一家门前,没等敲门,房主已经开门,递了一个袋子过来,说道:“各位师父,本月房租已经备好。”    “劳烦施主。”沙弥接过,清点确认二十二钱无误,交给火头工,火头工清点后扔进框里,度济账本勾销。    然后走往下一家,日上三竿时,只收了百多户民宅,已经装了半框钱。    “诸位,吃碗素面再走。”度济领着众人到了一家卖面的店里。    “院里的八位师父,照旧八碗素面。”伙计吆喝一声,赶忙来挪凳子擦桌子,又问道:“各位师父请坐,还是照例来碗面汤?”    “劳烦施主。”度济看了店里,又道:“似乎客人比往常少了许多?”    “战火连天,温州十个人里四个从军去了,加上江心寺……”似乎觉得说这个不好,伙计赔了個笑,去端面汤。    因为英灵殿,江心寺香火尤胜以往,雁荡山里各家都受到了巨大影响。    菩提院倒也还好,不止是牌子老,还因为朱熹曾再这里留下墨宝,颇得读书人青睐。    不一刻,面送来,点了香油,缀着青菜,不沾丝毫荤腥。    店主在旁边搓着手,欲言又止。    “阿弥陀佛!”度济说道:“施主所求,贫僧已知。    寺里素有定律,本月例钱不能少,自下月起,定有减免,以保诸位施主生计。”    “多谢师父,多谢师父。”店主欢天喜地。    菩提院能够流传几百年,凭的不止是森严的规矩,还有因时而变的策略。    一行人忙到晚间,收了半条街,得钱五百余贯。    回到院里,度济找到住持和监院,说道:“早间所见,人流不复往日,各家生意不兴,按例,当削减例钱。”    住持说道:“上月香火钱百二十贯,仅为往常三成,便定例钱三成。”    “长老。”监院说道:“往日减免,有田产可补,如今田产不足,是否定为六成?”    “规矩不可破。”住持说道:“如今民间略有富余,待战火平歇,香火自然恢复,不必急于一时。    至于田产……尔已经错过一次,当静修去五毒心,免得牵连本寺。”    “长老……”    监院刚要说话,只听外间有人叫道:“什么人?”    “某家皇城司胡风,奉令捉拿叛逆!”    “祸事至矣,三百年传承毁于一旦!”住持悲叹。    “一人做事一人当,掩藏刘深等人是我一人做的,绝不牵连本寺。”    “好!”胡风踢开门,走进来,喝道:“勾结鞑虏尚且如此理直气壮,果真是修的好佛。”    监院说道:“皇帝昏聩,朝廷无道,自当拒之。”    “嘿,菩提院田产三万五千亩,左近两个山头,山下一座镇子,日入斗金,如此富裕尚不满足……”胡风摇摇头,挥手喝道:“来啊,查封菩提院,所有人就地拘押,一应财物封存。”    “官人。”住持道:“度行隐藏贼人,本寺上下仅贫僧知晓,实与全寺无干。”    “拿下。”胡风一声令下,身后军兵一拥而上,把三个和尚绑了。    外面,刑部、大理寺的吏员监督皇城司执法,户部的吏员却直奔账房。    传承三百年,不知道肥成什么样,大家可是期待的很。    皇帝同样期待。    李有义为求痛快,把菩提院卖了个干干净净,当张双国禀报的时候,赵昰立刻派出去胡风去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