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阎立本拜师 (第2/2页)
,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是永恒不变的选择。 这也是为何历朝历代大都是想要将百姓们控制在半饥半饱之间的缘由所在,吃不饱饭的时候就只会去想如何吃饱饭,而不是去胡思乱想。 毕竟大家都想过好日子的话,那上流社会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因为这件事情受到冲击最严重,是大唐本地的画家们。 毕竟大唐包容开放,对新鲜事物不是禁制而是追逐,所以大家都喜欢去照相的时候,原本的手工绘画自然是逐渐失去市场。 画家这种职业,必须是要依靠客人去养活的。 客人都不光顾了,画家自然是吃不上饭。 就像是阎立本,虽然说年纪轻轻就做到了将作少监的位置,可他的本职工作还是为皇帝画画。 可现在皇帝整天拿着相机到处拍,压根就不用他作画了,阎立本立刻就面临着失业的危险。 职场中人都知道,失业是很可怕的事情,意味着没有了生活来源。 为了避免失业,男职员低声下气,女职员舍身取...咳咳。 感受到了失业危机的阎立本,主动找到了李云泽,寻求全新的绘画技巧。 “教你也不是不可以。”看着眼前这位吴道子之前的画圣,李云泽干脆利落的表态“可你也应该懂得,这种本事总不能白教吧?” 阎立本当然懂了,想要学别人吃饭的本事,没有付出怎么可能。 “阎某愿拜爵爷为师。”神色凝重的阎立本当即行大礼“拜师之礼绝不敢忘。” 古代说天地君亲师,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只不过根源在于,师傅与学生的确是能够互相帮助提供利益,可以让大家都过的更好。 就像是在朝堂上一样,老师有一大群的学生可以摇旗呐喊,说话的份量自然十足。相应的,老师提拔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自然大家都满意。 不像是某些时空里那些只想要牛马与免费劳动力的所谓老师,嘴里喊着学生们要尊师重道,自己做的却是畜生不如的恶心事。 阎立本要拜师,自然是做好了觉悟。 他不知道什么叫做照相机,自然是将那些惟妙惟肖的照片当成了是李云泽画出来的。 惊叹于这种巧夺天工般的画工,他对于拜师自然没有丝毫抵触可言。 只不过,李云泽却是断然拒绝“我不能收你为徒,不过却是能教你一套相应的本事。” 阎立本面露疑惑之色‘不收徒,却愿意传授技艺。莫不是傻子不成?’ 李云泽当然不是傻子了,他自然也有自己要的东西“作为回报,你给我画一些画作就行。” 这算是什么回报,画画对于阎立本来说已然是跟呼吸一样的轻松简单,什么什么图都不知道画过几百遍了。 听闻这话,他甚至还有些羞愧,觉得是自己占了便宜。 李云泽笑呵呵的点名“《秦府十八学士图》《魏征进谏图》《北齐校书画卷》《异国斗宝图》《职贡图》《西域图》《明凌列像图》《外国图》……” 一口气说了好几十幅的画作,这才喘了口气,对着已然傻眼了的阎立本说道“来吧,把这些画作创作好送过来,我就教你一种全新的绘画技巧。” 身为吴道子之前的画圣,阎立本的作品有不少。 除了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出现的,例如《步辇图》这种,其他的李云泽都打算让他给自己来一套。 毫无疑问的阎立本亲笔所做,谁敢说不是真品? 至于说《步辇图》,反正李云泽是绝对不会让李二做沙凋,主动去帮助吐蕃来一番技术升级的。 李二给吐蕃的技术与工匠,其意义不亚于工业时代里提供全套工业技术升级,瞬间就让一个农业国,成为了初级工业国。 一想起这事儿,李云泽就气的肝颤。 沙凋,毫无疑问的沙凋! 眼见着长安城内对新式画作的追逐越来越强烈,以往众多的主顾全都转投到了新式画作的怀抱之中,心急如焚的阎立本回家之后就开始闭关,认认真真的进行创作。 这一创作,就创作到了贞观八年。 当阎立本带着自己辛苦创作的数十幅画作来到李家庄的时候,李云泽正在忙碌着长安到洛阳的铁路线开通事宜。 仔细查阅了阎立本带来的众多画作,李云泽表示非常满意,完全符合他的心意,除了画作都是全新的之外。 又数日,阎立本再度来到李家庄的时候,见着了好几位长安城内着名的画师。 众人皆疑惑之间,李云泽拿着炭笔与画板来到了众人面前。 “诸位。”李云泽展示着手中的炭笔“今天我要传授诸位一种全新的绘画技巧。” “这种技巧的名字,叫做素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