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学步 (第2/2页)
以会招来水下的东西,是因为赵商押送的货物是太岁,又碰巧赶上所谓的河伯出水,因此才会横遭变故。 倘若不是赵商那个大胡子头领一意孤行,倘若不是商队的夜里所有人都丧心病狂地偷吃了太岁,又怎会落得那般境地,逼得张仪不得不以身为祭,救得自己脱身。 尽管顾庚的猜测与真相未必相符,顾庚却依旧把这当做了真相,太岁是赵王钦点的,关于水下的那东西,赵王应该也略有所闻才对。 这笔账,搞不好要算到赵王头上。 与此同时,顾庚甚至还怀疑,宋家老人口中所谓寻求长生的宋家旁系的一切活动,是不是都是在赵王的资助下进行的,否则自己又为什么要去邯郸学步? 是哪不行,偏偏是赵国,偏偏是赵国的国都邯郸,偏偏又是苏秦当丞相的地方,这天底下还有比这个更巧的事情吗? 确定这些,顾庚加快了步伐,他已经迫不及待要找到真相了。 这片林子并不大,但顾庚走了许久都没走出来,早知道走之前再找宋家的人确定一下路线了,也不至于兜兜转转这么久。 正当顾庚懊恼要不要回去问路的时候,他发现远处的宋家庄逐渐隐入了一层薄雾,隐隐可见,并不清晰。 奇怪,照理来说清早有晨雾还算正常,这都快晌午了,怎么还会起雾? 顾庚的疑惑只是在心里问,并没有出声,却被一旁童稚的声音解答了。 “因为庄子本就在雾里啊。” 顾庚循声看去,是宋家庄里的小孙孙,最初在河边就是他和爷爷发现自己的。此时他正站在一个木桩上,手上握着一根竹竿,笑嘻嘻地盯着顾庚看。 迷雾里出现个小孩儿属实有点吓人,顾庚确认再三,发现对方确实是宋家的小孩儿,不免觉得有些奇怪,怎么这个节骨眼出现在这里? “小娃娃,你怎么不回庄子里,跟着我干什么?”顾庚说着就像小孩儿走去,打算把他送回庄子里,自己在林子里转了这么久了,也不知道出庄子多远,这么小的娃娃顾庚担心他一个人会出事。 毕竟这么小的孩子,一只黄大仙或者狐狸兴许就能要了他的命,自己被他救过一命,希望他也好好的。 出乎意料的,小孩儿并不领情,而是拿竹竿轻轻一挑,挡在顾庚与他之间,语气凝了几分:“别靠近我,就站在那里就行。” 顾庚放下了刚抬起的脚,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我是来给你送东西的,不用担心我,这一块我比你熟。”小孩儿说着把一个小包裹挂在竹竿一头,然后抬高自己的那一头,让竹竿微微倾斜,包裹顺着杆子便滑到顾庚这边。 “这是什么?”顾庚打开了包裹,发现里面是一卷竹简和自己脖子上挂的刻有“顾庚”两个字的长生锁。 “竹简本来就是你的,你包里有两卷,一卷有字一卷没字,爷爷他把有字的留下让我用来读书,我才不干呢,我可不喜欢读....不是,我不喜欢干偷鸡摸狗的事情。”小孩儿一边说着,一边冲顾庚做着鬼脸,模样荒诞又有一些滑稽。 “至于那把锁,我知道是挂你脖子上的。”顾庚闻言有丝失而复得的喜悦,他还以为这长生锁沉到河底喂沙子了。 “夜里听大爹和四伯在争论,大爹说这东西能掩盖你身上的气息,摘了担心会出事,四伯不听,一定要摘了到镇上换些钱。果然今早就出事了,我寻思着还是偷过来也还给你吧。”小孩儿童言无忌,顾庚心里一瞬间五味杂陈,他拿起长生锁仔细看了看,顺着小孩的话细细回忆起来,这东西在最初的时候就挂在自己脖子上,好像就摘下来两次。 回忆东西的时候还是会头疼,小孩见顾庚脸色有些苍白,就拿竹竿抵住顾庚的眉心,没想到疼痛居然真的缓解了一些。 第一次摘锁是在云梦泽的船上,自己晕船大吐一番,老姜当时还在身边,他担心污秽难以清洗就把自己的锁摘了放在手边。 后来听见刻舟求剑争吵的事情,顾庚就忘了戴上了,就招来了…水下第一次遇见的黄金瞳怪物……那东西,真的是因为自己没锁了才被招来的吗? 第二次是这一次失事落水,被宋老四贪财摘了锁,于是就引发禾苗的虫卵寄生导致毁了半边田吗吗? 不对,这样的解释还是太牵强了些,一定还有被自己所疏漏的地方,回头要再好好想想才行。 思虑一番,顾庚面色沉重的拿回锁,看着那卷竹简,突然想起来这卷竹简的来历了。 这卷竹简是张仪服了太岁入水前扔给自己的,当时自己一时着急,失了方寸,竟忘了还有这种东西,真对不起张仪的交代啊。 打开竹简看看,是晦涩难懂的老篆文,需要一定时间去琢磨,顾庚先一并收下了。 “多谢了小兄弟。”把东西装进行囊后,顾庚抬起头来刚打算跟这个小孩儿称兄道弟,却发现这个孩子已经消失了。 竹竿的另一头什么都没有,真是怪事。顾庚觉得头面一凉,再回头看宋家庄的方向,那庄子此刻已经完全隐入了浓雾中,一点人烟的影子都看不出来。 他又顺着来路往回走了走,却还是都没有发现,雾起的更浓了,顾庚依据太阳隐约的方位,正午处南,确定了北边的位置,往北走去。 说真的,顾庚有一瞬间不太敢回头,感觉有许多双眼睛在看着自己似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