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章:cao作一波 (第1/1页)
习山出门的时候,刚好村内的喇叭开始响,又到了每天下午650radio广播的时间。 他一边往L宅走一边听着广播,李雪晴她们今天邀请的嘉宾是赖冠林。 不正经的采访,问的问题很随意,回答的也很随意。 到了L宅,习山敲门,喊: “琪哥~,在吗?” “进来,门没锁。”屋内传来声音, “好嘞。” 进屋后,舒琪往茶几方向走,转头问: “咖啡还是水?” “白开水就好了。” 习山坐在椅子上,舒琪把水放在他面前。 “嗯,谢谢。” 习山端起水抿了一口,舒琪笑着问: “你刚刚为什么要在门口问?直接进来就好了呀,我在里面。” “你一个女生,我提前喊一声比较好;如果换成一个男生,我肯定二话不说就进来了。” 习山笑着回道,状态随意了很多。 舒琪给自己倒了杯咖啡,拿在手中坐在习山对面,两人中间隔着桌子。 她笑着说: “我觉得你性格比较成熟,不管是做事情还是与人相处,想的比较全面,顾虑到很多细节。” “就像刚刚进门,即便屋内是一个女生,很多男生不会考虑的那么多,直接大大咧咧进来。” 习山感觉现在两人聊天的方式有点奇怪,回道: “其实还好吧,我没想那么多,很自然就那样做。” 舒琪用一种很舒服的姿态靠在椅子上,点头说: “那说明你平时就是一个很细心的人,已经养成习惯。” 习山有点不习惯这种座谈式的聊天,不想让气氛看起来这么正式,开玩笑道: “哈哈,琪哥你别这么夸我,万一骄傲了怎么办?” 舒琪也笑出声,自问自答,解释说: “你知道我为什么喊你来吗?就是因为你比较幽默,不会让气氛很尴尬;而且和你聊天的时候,你很注意说话的方式,让人感觉很舒服。” 一通夸奖的话砸下来,习山有点不好意思,往后一仰,笑道: “琪哥,别夸了别夸了,如果你被导演组绑架了就眨眨眼。” “哈哈...”舒琪拍手笑出声, 过了一会儿,她又收敛起表情,正式的说: “我了解了一部分你以前的生活背景,你现在这种习惯、和人相处的方式是因为环境造成的吗?” 习山知道舒琪指的是他小时候在孤儿院长大,即使后面被人收养,但生活方式肯定和同龄人有差别, 心理上或者生活上的习惯有没有受到影响? 不用想,这个问题肯定不是舒琪想问的,她情商没那么低;明显是节目组在背后指使。 这么做原因有很多,最容易想到的一条是: 节目播放出去之后,可以引起社会关注;这个人小时候生活环境很差,长大之后...... 效果再差也能引起观众讨论,这么简单的cao作就能帮助到节目,节目组想问这个问题很正常。 习山思考了一下,笑着回答, “琪哥,还说你没被导演组绑架?收手吧,外面都是我的人。” 听到这句话,舒琪表情没管理好,嘴角露出笑容, 一方面是被习山逗乐;另一方面是她听出来习山知道节目组在背后,那既然知道了,舒琪不想夹在中间, 起身离开座位,假装无奈的吐槽喊: “导演我不干了,他都已经猜到了。” 习山笑着插嘴,“琪哥,走,咱不受这个气!” 舒琪心里一惊,看着习山似笑非笑的模样,不知道怎么办?她以为习山生气了,但镜头还在录,于是无奈的撑着椅子靠背,笑的很勉强。 后台节目组,总导演池源和制片人张磊正在观看L宅的画面。 听完习山的话后,池源抱怨道: “我就说要提前和习山商量一下,你偏偏不听,现在好了吧,人家生气了,不配合。” 这件事是张磊策划的,他知道习山是孤儿,又在孤儿院长大后,就安排了这件事, 此时他皱着眉喊: “这么好的曝光机会,稍微cao作一下就能吸一大波粉,谁知道他怎么想的?” 然后又安慰道:“算了,又不是直播,之后让人把这段画面剪掉,不会影响到节目组的声誉,你放心。” 张磊在心里给习山记了一笔。 L宅: 安静了一会儿,习山感觉火候差不多,开口道: “一个小孩子在孤儿院长大,对他的未来真的有很大的影响。” “并不是说身体上的发育。我小时候待的孤儿院是公立的,由政府拨款,这笔款项没人敢插手。小时候吃的穿的都还行,虽然比不上有父母的孩子,但对我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小。” “你知道吗?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主要是有心里上的影响。” 舒琪听见习山突然开始说,诧异了一下,然后坐回椅子上安静的听着。 后台池源看着屏幕上的习山侃侃而谈,心里很惊叹; 他算是明白了, 习山不帮他是本分,帮他是情分,这个人情算是欠到了。 主要是习山前后的变化,化被动为主动,这个手段有些厉害! 习山也是这么想的,这是个信息化时代,等他出名后,之前的身世肯定会被媒体扒的一干二净。 总是要暴露的,那为什么不交换点东西? 节目组不提前打招呼,直接问的方式让他不喜,所以他就cao作了一波, 好处有两个,第一:化被动为主动,他想怎么聊就怎么聊,容易掌握分寸,不会被节目组坑。 第二,容易得到的终究不会被珍惜,让节目组欠他人情,剪辑的时候下手轻点,多留点他的画面。 L宅,习山继续说: “院里的生活和寄宿学校有点接近,早上固定时间起床,一起吃饭,上午因人而异,会学习一点东西;下午可能会组织一起玩,不出院门的那种。” “我知道这是为了方便管理,也是为了小孩子的安全,但你知道吗?过于公式化,每天都是这样,几年下来,好吧,我就......习惯了。” “但有的小孩子没习惯,院里经常会有人来做义工,他们可能也不是故意的,聊天的时候情不自禁的会说:‘我们家小孩子调皮的很,没你这么乖,’等等。 这样的情况很多,每天都会有小孩子哭,喊道:‘我爸爸呢?我mama呢?他们怎么不来看我?’” “另外还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到了上学的年纪后,在班级里的同学都是有父母接送,你一个人孤零零的,那个时候心理上的差异变化特别明显。” “还有,因为孤儿嘛,班级里的同学很好奇,总有人问:‘你在孤儿院吃什么长大?’周围围着一圈人,有人喊:‘吃屎长大!’ 一般来说,我们这种人就是班级里最最最受排挤的那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