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8章 昭义军建立 (第3/3页)
士卒的神将,才能深深地根植于每个士兵的心中,形成一种战无不胜的强大军心。 而现在,赵海平也要用一次训话,重新将分裂的军队凝聚起来。 “将士们! “此前每次出征,每次要打硬仗,我都会站在这里,给你们讲靖平之耻的事情。 “今天,我还是要讲靖平之耻。但要讲的细节,却跟以前不同。 “我想请问诸位,靖平之耻,到底是谁的耻?” 赵海平大声质问,下方的军卒们,则是脸带茫然。 “回将军,是我齐朝之耻!”一名兵卒回答道。 赵海平点头:“没错!是我齐朝之耻! “京师城破之日,二圣和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全都被掳掠到金国,被肆意凌辱。靖平之耻,就是我齐朝之耻,而臣子恨,也是齐朝臣子之恨! “所以我朝才喊出口号,要迎还二圣。因为只有直捣黄龙府、打下五国城,将二圣营救回来,才算是一雪靖平之耻! “可我也曾向你们讲过诸多细节,这靖平之耻,到底是谁造成的? “是奔波千里、最后却被遣散的勤王军造成的? “是力主守卫京师、最后却被罢官去职的李伯溪造成的? “还是为了守城流尽血泪、最后却被搜刮民财妻离子散的城中百姓造成的?” 连番的质问,让下方的兵卒们都说不出话了。 良久之后,才有个兵卒低声说道:“是……是二圣造成的……” 声音虽轻,但其他人心里,显然也早已有了相同的答案。 是啊,如果不是当初那两位奇葩皇帝的一番saocao作,京师怎么会城破?就算破了,金兵压根就无法进城,又怎么可能将皇室和大臣一窝端? 赵海平点头,大声说道:“没错!就是二圣造成的! “那靖平之耻到底是谁的耻辱?” 他看了看,见没人敢回话,干脆自己说道:“是我齐朝皇室的耻辱!是官家的耻辱! “作为臣子,当为陛下分忧。所以我们才将靖平之耻看成是齐朝的文武百官和百姓共同的耻辱,才想要以我们的浴血奋战,一雪前耻! “可若是当今官家,和朝中的衮衮诸公,不再认为这是耻辱呢?若是他们要与金人媾和,卖掉我等武人流血打下来的疆土,以求偏安呢? “我们又为何要去一雪这本就不属于我们的耻辱!” 此言一出,下方的兵卒们全都愣住了。 其实这话,很多人都曾经想过。 靖平之耻,本就是两位奇葩皇帝自己搞出来的。而当今皇帝又让韩甫岳将军退兵,摆明是不想打了。有句话说得好,皇帝不急,太监急什么? 既然官家都不想去雪耻,我们又何必上赶着去给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卖命? 但是,不雪靖平之耻……我们又该如何呢? 要知道自起兵以来,一雪靖平前耻就是凝聚人心的口号。可以说韩甫岳将军的这支强军,正是建立在这样的思想共识之上的。 若是没有了目标,难不成让大家一起去做流寇? 那恐怕……军心瞬间便会崩溃了。 兵卒们显然没想到韩将军一下子抛下了这一口号,一时间有些无所适从起来。 赵海平继续朗声说道:“靖平之耻不属于我们,但不代表我们没有战下去的理由! “金人南下,烧杀抢掠,多少妻离子散,多少骨rou相离!多少百姓的村庄被焚毁,变成了金人攻城路上的森森白骨! “靖平之耻,官家若是觉得无所谓,那我们也犯不上为他拼死雪耻,那是齐朝皇室的耻,与我们也可以没有关系! “但金人南下、生灵涂炭,他们对我朝军民百姓犯下的累累罪行,我们却岂能善罢甘休? “所以诸位随我留下来,之后的每一战,都不再是为了一雪靖平前耻,而仅仅是…… “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金人如何夺我土地、杀我百姓,我们都要如数奉还! “所以从今日起,此军改名为昭义军。 “天日昭昭,义不容辞!也向天下人宣告,我昭义军绝不会忘记河东、河北的百姓,纵使齐金签订和议罢兵,我昭义军也会拯救黎民于水火!” 昭义军其实在梁朝时便有设立,所辖正是相州、邢州等地,也是此时金人所侵占的北方核心地带。 而昭义军的昭义二字,又有天日昭昭、义不容辞之意。 而此举等于是直接向全天下宣布:我韩甫岳所率领的,不再是齐朝的军队,而是一支全新的昭义军! 这支昭义军,不是为齐朝皇室而战,是为了正在金人铁蹄下受苦的百姓而战! 昭义军的口号与思想,也不再是忠君爱国、迎回二圣、雪靖平之耻等与齐朝皇室高度捆绑的口号,而是完全将皇室撇到一边,与齐朝百姓站在一起。 在短暂的迟疑之后,这些兵卒很快反应了过来,齐声喊道:“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杀金狗!救万民! “昭义军万岁! “愿随将军一起,以死明志!” 山呼海啸一般的声音传来,赵海平满意地点了点头。 “来人,歃血盟誓!” …… 这一步,终于也按照赵海平的计划顺利地走下去了。 其实真走到这一步反而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古代的识字率,是很低的。 士兵与基层军官基本上都是文盲,而军中又是一个讲究服从的地方。虽说有忠君爱国思想的禁锢,但想要破除,也并非毫无办法。 真的肯留下来的这三万余士兵,本就是只认韩甫岳将军、不认这个朝廷和这个官家的。 军中的成分复杂,有南渡过程中就一直跟随他的部队,有其他军队中来投奔的各部,有归附的义军,也有击溃伪军后改造完毕的俘虏。 许多跟随他的嫡系,利益已经高度捆绑,此时回去绝对不会得到重用,反而有可能因为谋反罪被杀,这些人肯定是不愿意回去的。uu看书 归附的义军本来对齐朝也没什么好印象,只是没有其他的选择而已。韩甫岳将军能打胜仗,这些义军才愿意起事以后归附。要是换个无能的将领?他们又何必冒着生命危险跑过来给人当孙子。 至于击溃的伪军和沿途收拢的流民,就更是只认韩甫岳将军了。齐朝是什么东西?不熟。 当然,原本的十万大军中,也有不少人会犹豫,在谋反和班师之间,还是会选择后者。 毕竟许多人的家眷都还在后方,让他们抛妻弃子留下打仗,这不现实。万一坐实了谋反,后方的妻儿被自己牵连,许多人都于心不忍。 但不管怎么说,这最后留下的三万多人,都是在韩甫岳将军和齐朝之间选边时,毫不犹豫地站在了韩甫岳将军的一方。 这三万多人,实际上心更齐。 但既然已经做好了可能会彻底与齐朝撕破脸的准备,那么之前那套忠君爱国的口号自然也就不能再喊了,那是自己动摇自己的军心。 赵海平想到的办法,就是换一个口号。 我昭义军不忠于齐朝,我只顾念天下无辜的百姓,只顾念如何能够杀光金人、为那些被金人肆意杀戮奴役的百姓报仇雪恨! 而留下来的这些兵卒,毫无疑问全都是与金人有血海深仇的。 但赵海平也知道,仅仅如此,也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接下来迎接他的,才是更严峻的考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