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1章 流民图的另一种用法(万字更求月票) (第4/4页)
行的力度更大,所以获得的财政收入,自然也更多。 在王文川用天人感应反将一军之后,旧党的势力遭到进一步的打击,原本被中途废止的新法,也得以继续推行了下去。 于是,王文川大笔一挥,将这些军资全都批下去,给虞稼轩训练飞虎军。 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粮给粮。 凡是飞虎军需要的东西,一概都不会吝啬。 此情此景,让楚歌不由得联想到大盛朝,似乎也有这么一对将相。 从结果上来看,邓元敬将军的那一对将相,可比王文川要幸福得多了。 虽说也是人亡政息,但至少在当年,改革成功、扫灭贼寇,让北蛮不敢入寇。 王文川就惨了很多,不仅变法中途失败,也始终没能在朝堂之中找到一个可以完全信赖、能替齐朝开疆拓土、收复燕云的猛将。 想到这里,楚歌不由得一声叹息。 历史上终究是有太多的意难平啊。 在这最后的两三年中,楚歌已经不需要再去做什么,他只要耐心等待,处理一些日常的公务,保住自己的相位,然后把军资源源不断地送给虞稼轩就可以了。 这个副本虽然有两条线,但却并不强制玩家必须两条线全都打到完美水平。 如果在一条线上表现特别出色,那么另一条线完全可以顺其自然。 楚歌耐心等待着牛渚之战的到来。 同时,他也有些好奇。 不知道自己这样的一番作为之后,史书上写到王文川的时候,该是怎样的一种记载呢? …… 与此同时,赵海平扮演的虞稼轩,正在cao练飞虎军。 军营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买来的战马也被精心照料,铁匠铺更是日夜开工,打造飞虎军所需的军械和铠甲。 与楚歌相比,赵海平并没有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王文川这个角色身上,而是只在几个关键环节扮演了一下,确保新法能够按照历史上的情况来发展就够了。 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虞稼轩的身上。 由于他扮演的虞稼轩平定各地的匪患有功,而且在地方上的治理卓有成效,所以也给飞虎军协调到了不少的军费。 虽说这些军资肯定远不如楚歌扮演的王文川给的那么宽裕,但毕竟赵海平扮演的虞稼轩可以亲自负责军队的cao练事宜,所以,军资上的缺乏,可以用更严格的训练来弥补。 到目前为止,飞虎军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五千人。 这五千人虽然不多,但俗话说,兵在精不在多。 齐朝的冗兵已经是痼疾,兵力虽然多,但能打的队伍没有几支。 按照史料记载,飞虎军的筹建“经度费钜万计,稼轩善斡旋,事皆立办”,最终“竭一路民力”才成功练成,而练成的飞虎军“选募既精,器械亦备,非特弹压蛮猺,亦足备御边境,北敌破知畏惮,号‘虎儿军’”,“雄镇一方,为诸军之冠”。 也就是说,飞虎军的筹建和训练实际上花费极大,是虞稼轩善于斡旋,想方设法为飞虎军搞到了足够的军资。 而最终,虞稼轩还真的硬是在当时的环境下,靠着不多的资源练成了一支强军。 只可惜,在真实的历史上,虞稼轩练成飞虎军之后没多久,就被调走,继续去做他的救火队员。 而飞虎军在之后的战争中,虽然人数不多,却屡次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很多地方出了匪患,当地的官员第一反应就是请求调任飞虎军去平叛。 飞虎军的战力之强,由此也可见一斑。 只是虞稼轩最终也没能率领这支军队,去酣畅淋漓地与金人大战一场。 而现在,在“欲说还休”这个副本中,玩家扮演的虞稼轩终于获得了这个机会。 他将带领飞虎军赶赴牛渚矶的战场,与那位意图吞灭齐朝的完颜海陵,决一死战。 不过在此之前,赵海平还得先解决朝廷派来的使者。 “官家有命,有人弹劾你借建军之际敛财,着令立即停办,上交账册、以备查验!” 使者从怀中取出金牌,下达了皇帝的指令。 赵海平伸手接过,嗯,确实是皇帝的金牌,如假包换。 今天白天回到现实中的时候,他也查阅了相关的史料。 当时飞虎军之所以被弹劾,一方面是因为虞稼轩确实“竭一路民力”,用了很多非常规的手段来筹措军资,这必然会压缩其他军队的生存空间;而更重要的一点则是在于,许多人看到飞虎军热火朝天的景象,自然而然地眼红,想要分一杯羹。 而如果此时放弃,那么飞虎军的事情必然就此搁置,再也无法重启。 因为赵海平很清楚,虞稼轩在筹措军资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些特别手段。这些手段如果要定性的话,可大可小。 如果飞虎军顺利建成,而且军容整齐、战力强悍,并在剿灭山匪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这点小问题就无伤大雅,虞稼轩不仅无过,反而有功。 可如果飞虎军在组建过程中,尚未看到任何成效就已经被迫中止,那么飞虎军的成果就无法验证,这些小瑕疵就都有可能变成其他人参劾虞稼轩的证据。 所以,飞虎军的建设不能停下来。 想到这里,赵海平扮演的虞稼轩神色恭敬地从使者手中接过金牌,妥善地收好:“下官谨遵上意,请特使放心。这几日请特使暂且在城中休息,下官好好地为特使接风,尽一下地主之谊。几日后,下官自会将账簿双手奉上。” 特使很高兴,一看虞稼轩就是个上道的。 于是,开开心心地去城中青楼喝了几天花酒。 但又过了几天,特使意识到情况似乎有些不对。 他再度来到飞虎军的军营,发现营房仍旧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之中,士兵们的cao练依旧日夜不停,甚至还更加抓紧了。 “虞签判,这是何意?”特使不高兴了。 赵海平微微一笑:“特使大人,下官明白您办事心切的心情,但要调查,总得先走程序。” 特使愣了一下:“我没走程序吗?” 赵海平认真地回道:“走了吗?走程序得有御前金牌吧?金牌呢?” 特使更迷惑了:“金牌……前几日不是已经给你了吗!” 赵海平看向身后的副将:“特使给了吗?” 副将望天:“末将没看到,想来是特使百忙之中,忘记了?” 特使的脸瞬间黑了:“虞签判,有意思吗?” 赵海平微微一笑:“特使大可回去写奏折参劾我。” 特使气冲冲地走了。 身后的副将眉头紧皱,有些担忧:“签判,得罪了特使,恐怕后果会很严重啊……” 赵海平摇了摇头:“飞虎军的筹建正在关键时刻,此时若是停了,前功尽弃。 “特使的奏折往返至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传我的命令,一个月之内必须将军营建成、各色装备打造齐备,否则,连坐!” 副将面露难色:“一个月的时间……就算营房能建完,可此时正值深秋,瓦窑无法开工,也根本造不出那么多瓦片啊!” 赵海平早有准备:“需要二十万瓦片,是么? “无妨,传我的命令,城中居民每家每户送二十片瓦,限期送到营房。送到后,立付100文! “只要在一个月内建成飞虎军,这些就都不是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