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羊献容的过去 (第2/2页)
,被东海王毒杀。他大概是司马家最后一个好人了吧,只是可惜是个傻子。” “在东海王眼里,我不过是一个无害的木偶,所以他授意天子将我封为‘惠帝后’,也不授太后之位。安置在弘训宫,每日好饭好菜供着,但每隔几日也有一个死人脸宫女过来辱骂、训诫,好叫我不要生非分之想。 “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儿一天天在冷宫中长大,她是我唯一的希望了,只想天下太平之后,她能嫁个普通人家,万万不要做什么皇后。 “可接着就是永嘉五年的乱子了。我无意责怪中山王”,她顿了顿:“毕竟天地翻覆,总要殃及无辜。何况我所托非人,让公主走失了。” 她声音彻底平静下来,容颜恢复了以往的那般漠然的表情,帮游子远解下了镣铐: “游将军,你看看,这就是司马家的天下,即使是我这种人,尚且脱离不了骨rou离散之苦,小民又当如何呢?我只愿天下能速速太平,是谁来做天子无所谓,只是不能再让司马家和他们的走狗做天子了,这些人不配。” 说罢,她推开房门,唤来城中诸将上城楼议事。待登上最后一步台阶,她瞪大了眼睛。 借着城楼向外望去,河谷上空空荡荡,只有鹿角和尸骸在地面上——新军早已经撤走了,只在天边留下一个影子。 正当端氏城中羊献容叙述她的故事之时,桓景已经启程急急向洛阳赶去。眼下刘曜在身后紧追不舍,估计两日之后,就能抵达端氏城,若以轻骑追击sao扰,自己可就回不到洛阳了。 不过虽然赶路辛苦,但无论是桓氏兄弟还是燕燕,都欣喜异常,一路都在叙说着这几月以来征战的事情。而新军将士们个个面露喜色,毕竟他们在外征战已久,若是此次能够成功返回,那么就终于有个安身之所了。 众人之中,唯一愁眉不展的,却是临海公主,或者说清河公主司马宣宁。 直到军队撤出端氏城下,她才从桓景口中得知,自己的母亲居然站在贼军一边。桓景尽量轻描淡写,隐去羊献容劝降与指挥敌军的事情,只说是为贼军所迫,但公主却从他的语气中猜出了一二。 “胡虏祸乱中原。母亲怎么能从贼呢?”她有些愤懑地抱怨。 “你的母亲,一定有什么苦衷吧”,对于羊献容的命运,桓景在原时空一直非常感慨,眼下也只能如此安慰公主。 一行人安静下来,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临海公主,或许有些事情,不说才是最好的。 “桓司马,你还没问谣言的事情呢。”冉良突然突兀地切换了话题,身后李矩和桓宣也微微点头,看来这不只是冉良一时好奇,也是全军关心的事情。 “什么谣言?”走在最前方的燕燕突然回过头来。 考虑到军队士气,桓景本来想顾左右而言他,但既然是妻子问起,只得将昨夜朱牧从羊献容那里带回来的谣言向她细细地说了一番,连带朱牧关于告示和印章的描述。 “总而言之,不必担心,这大概是贼军的障眼法罢了。” 燕燕一边听着一边却皱起了眉头,她轻轻叹了口气,将手按在桓景肩上: “唉,我和王老夫人来的时候也听到了风声,只能希望表兄能够撑住吧。” 桓景早就猜到豫州形势不妙,也不愿怀疑卞壸的忠诚。但李矩、冉良等人却大感意外: “所以说,昨夜的谣言竟是真的……” “只能说多半是这样了”,燕燕无奈地笑了笑:“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升官吧……” 李矩、冉良表情都有些严肃,而王仲坚、陈昭之则捏紧了拳头。桓景也不知道到底他们是对豫州的形势愤慨,还是开始准备各谋出路了。 “诸君大多是豫州人,若是不想背井离乡,等到了洛阳之后,我自然会听任去留。” 此句一出,人群又陷入了沉默。 “这是什么话!”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个高亢的声音。 “对!我们新军士兵只听你桓司马的,你到哪里我们就跟到那里……” “荥阳军士也愿效死!” 桓景有些不敢相信,毕竟这些士兵本来大多并非白云坞老营,不光有祖逖带来的燕赵流民,还有李矩手下的荥阳军。这支杂糅的部队,方才又刚刚经历过残酷的大战,想必已经厌战之至。可现在却一个个慷慨激昂的样子。 见桓景有些怀疑,冉良站了出来,语气反而愈发肯定: “人挪活,树挪死,就算朝廷真的抛弃我们,大不了就在洛阳住下喽!何况兄弟们家小都搬去洛阳了,到时候重新在洛阳城旁边,再修一座坞堡,就叫新白云坞,也未尝不可啊!” 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来桓景当初在洛阳,怜及军士家小天各一方,于是写信给谯城,将家属尽数迁来洛阳。没想到在这窘迫之时,不光成了军中的一粒定心丸,还给自己送来了一根救命稻草。 桓景这下明白,即使是最坏的情况——自己真要在司州就此住下,士卒也不会再逃散了。经过一路大战,这群士兵虽然损失惨重,但队伍也得到了提纯。 他向东望去,那是豫州的方向:“卞壸啊卞壸,也希望你能带来些好消息吧。” 和此间将士们悲观的想法不一样,千里之外的谯城,卞壸没有投降,还在和祖约、戴渊缠斗,只是渐落下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