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7 特殊地位 (第1/2页)
川省和很多地方一样,也在搞旅游业。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是农业工业之外的重要产业,门槛低,就业大,产业密集。 不论大都市还是小地方,都在发展这个。 除了国内的财富流动,外国游客过来旅游的时候也会带来大量的外汇。 有了外汇,才方便去对应的国家获取资源和技术。 经济大省的旅游收入都不低,依靠着人口聚集所带来的便利服务,以及先进的宣传和消费设施,吸收大量的资金。 很多地方因为各种原因,只能发展旅游业。 有的地方,没有便利也要创造条件发展旅游业。 因为这个来钱快,又轻省。 一直都在批评躺平,但是谁都想躺着赚钱。 旅游业的特性,决定这批人的消费水平都不低,也更容易促进消费。 事实上不旅游的那群人,都是硬骨头了 想让这群人消费,太难了。 经常旅游的人,在某些机构那里都是优质客户。 促进有能力者的消费,是从很多年前开始就有的指标。 在这个高储蓄,低消费的时代,富人不消费,财富就流动不起来。 高储蓄肯定不是指那些几十年贷款的人,一个姜万源这种就顶得上十万个家庭储蓄了。 更不要说姜万源还只是一个二流导演,财富估计都进不了京圈前一万。 有些人有钱,但是不花,他们习惯资源互换,不论是女人还是成就感,各种意义的不花钱。 不花钱,不纳税,想法设法的找漏洞吃红利,看见什么都要分一杯羹。 就算是花钱,因为坐在塔顶上上,引力小,他们吃的也比拉的多。 财富都聚集在这些人身上了,所以专家们预言的起飞年都过了十年多,也还是没起飞。 不把问题解决,下下代也飞不起来。 不说农村和小县城那种不算人的人,只说一线二线城市。 一斤西瓜五六块钱,已经很多年没再涨价。 一个普通西瓜的话,随随便便就六七十。 一个西瓜,一个人很难吃完,现代人体质差,有时候吃两三口就吃不下了。 所以西瓜会按照一片一片来卖,五六块钱买一片西瓜就算是吃到了夏天的味道。 但是一瓶四块的可乐,可以喝的更爽。 不仅是西瓜,很多人在各类水果和配料上的消费欲望越来越低。 单独人口带来的就是这种问题,一家一户吃不完半个西瓜,也不去吃火锅酸菜鱼等大盆饭菜。 慢慢的,越来越省,欲望也越来越低。 越来越多的餐饮业和瓜果菜农倒霉,乡下地方一方面卖不出去农产品,一方面又要被涨价的电子产品收割,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去大城市卷。 旅游业就是各地最后的救命手段了,习惯前言不搭后语的频繁指导也鼓励地方发展旅游业,甚至是提供无息贷款让你自己找点活路,别总哭穷了。 毕竟有些纳税产业和资本家会被大城市挖走,但是旅游景点不会。 我也不想挖走的,是他们自愿去大城市纳税。 在这种大环境对抗,以及魔幻cao作下。 张日隆没被京城或者魔都挖走,属于情理之内,预料之中的事情。 好不容易出来个靠谱的人,你把他挖走自己赚钱去,那之前说的话都是放屁了? 在张日隆没有展现能力之前,各地发展旅游业是无奈之举。 算来算去,旅游都是唯一出路。 在保证农业和工业的情况下,只能发展这个。 不是大家都走这条路,是除了极少数地方外,其余地方不走这条路就没路可走了。 川省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搞宣传,对很多旅游公司和项目进行几百万、几千万、到几亿的资金扶持。 如果是在当地建立旅游城、游乐场、影视基地或者生态公园旅游之类的大项目,确实是可以根据资金投入获得上亿的扶持资金。https:// 都市剧、青春剧拍摄基地 网络视听节目拍摄基地 微电影外景拍摄基地 网红直播、孵化基地 为什么要拿那么多钱扶持旅游业? 有了游客,公交车有人坐了,地铁有人坐了,高铁有人坐了,飞机有人坐了,游船有人坐了,出租车有人坐了,高速公路收费站也有人过了。 没有游客的地方,各类公共交通都撑不下去倒闭多年,或者负债几十亿,几百亿,发不出工资停运。 旅游业帮的不仅仅是卖纪念品的那些人,一个城市的各行各业,都指望旅游业奶一口。 不管是什么办法,只要能招揽到游客过来旅游,那就是当地的功臣,是几万人,十几万人的衣食父母。 这个时代的大环境,决定了张日隆的社会地位。 为什么他可以轻易就拉起十多亿的投资、为什么省里给他边拍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