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人物再升级:翰林 (第1/2页)
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时辰,终于结束了。 山谷中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捣毁了总坛,周羽一行人马不停蹄,继续去捣毁分布在大山中的各处据点。 相对来说,捣毁各处据点就容易多了…… 闹出这么大的动静,镇南王那边自然也知道了,那是又惊又怒,暴跳如雷。 盛怒之下,竟想调动大军前去围剿周羽等人。 “王爷三思,属下以为,此事需谋定而后动……” 一个名叫柳志的幕僚上前相劝。 镇南王怒道:“事到已至,还有什么可犹豫的?那姓周的太可恨了,居然敢与本王爷玩阴招。” “可是王爷你想想,靖安侯之所以这样做,其目何为? 他远在江南,却莫名其妙跑到这里来搞出这么大的动静,难道真的是为民除害? 他的目的,肯定就是借此机会逼王爷动手。 王爷要是不顾一切调动兵马,岂不正好中了他的jianian计? 再说了,他毕竟是堂堂靖安侯,要是咱们灭了他,朝廷一定会借着这个机会对王爷不利,所以……” “荒唐!” 这时,另一个幕僚似有些不屑一顾喝了一声。 “柳兄此番言论恕汪某不敢苟同。姓周的已经欺负到王爷头上了,这样还能忍? 况且,就算咱们不动手,你以为朝廷就不会动手? 目前的情况相当明显,这姓周多半就是奉了朝廷的命前来对付王爷的。 他抢先对付天一教绝不是巧合,肯定是暗中调查过,所以才会抢先一步,想削弱王爷的实力。 王爷,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咱们的行动必须提前,要不然等到朝廷部署完毕,那时候王爷才真的被动。” “没错,汪兄言之有理……” 一时间,一众手下纷纷献言,总的来说,支持提前行动的人占大多数。 “好,速去通知各路人手,咱们一不做,二不休,让那姓周的插翅难飞!” “遵令!” 一众人得令而去。 如此一来,也正中了周羽的下怀,他的目的就是要逼镇南王动手。 退一万步讲,就算镇南王能咽下这口气,周羽还是会想办法步步紧逼,看你能忍多久。 当然,周羽不会直接出手对付镇南王,毕竟镇南王乃是堂堂正正的亲王,当今天子的皇叔。 因此,周羽只是暗中行动,削弱镇南王的力量。接下来,那就是皇帝的事了。 但让周羽没有想到的是,事态的发展却超过了他的预料…… 正常情况下,经过他不停地在外围削弱镇南王的力量,镇南王无奈之下只能提前起兵。 要不然,会越来越被动。 结果倒是如他所料,镇南王的确开始大量调集粮草兵马,一方面想要围剿他,另一方面也是作好了与朝廷开战的准备。 哪知世事难料。 就连镇南王也万万没有想到,他不起兵还好,一起兵方才发现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之前,他最大的倚仗乃是镇守西南的一个大将军,对方麾下有近十万兵马。 再加上镇南王自己的人马,以及暗中招募的人马,加起来差不多有二十余万。 这样的规模足以与朝廷对抗了,毕竟大乾虽有几十万兵马,但大多分散在西北部,鞭长莫及。 况且,朝廷一旦调走了西北的边军,那周边的敌国岂不是趁虚而入? 所以,镇南王颇有自信,就算吃不下整个中原,他也要分庭抗礼,自己创立一个王朝。 结果……那个姓陈的大将军却临阵反戈,掉过头来对付镇南王。 雪上加霜的是,镇南王手下有几个心腹也纷纷背叛,而且还策反了镇南王手下的不少将领,偷偷运走了不少粮草与武器。 如此一来,镇南王计划的二十万大军,最终能调遣的只能区区三四万,而且这三四万兵马中至少有一半是新招不久的,根本没有作战经验。 同时,朝廷又火速调集了几万兵马压境……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镇南王怎么可能有一丝胜算?就算朝廷没有派兵来,仅凭陈大将军的兵马就足以碾压他了。 无奈之下,镇南王只能作困兽之斗,死守滇明府以拖延时间,暗中却在收拾细软,准备带着一批心腹逃走。 但是,他又一次失算了。 以前那些忠于他的手下,看中的无非是荣华富贵。现在,你镇南王都成落水狗了,我们凭什么舍命相陪? 于是,一场惨烈的内讧开始了…… 在这场内讧中,镇南王终于死于非命。 而这时候,周羽已经离开了滇黔,返回郭北县,毕竟他该做的都做了,接下来乃是朝廷的事,他不想掺和了。 在得知后续事件之后,周羽终于明白了一件事:他低估了永和帝。 从现在的结果可以判断,永和帝早就在镇南王身边安插了眼线,包括那个姓陈的大将军,想来也不是临阵倒戈,而是故意被收买的。 当然,这些内幕周羽也只是随意去推测一下,也不关他什么事。自古皇帝内部明争暗斗的事多了去。 比如前世的大明永乐皇帝,本是燕王,受封镇守北部。结果还不是杀回京师,最终当上了皇帝。 不久后,“文道书院”正式投入使用,以前的书馆依然保留,并更名为“启蒙学馆”。 顾名思义,专门针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相当于学前班。 书院的规模可就大的多了,消息一传开,各地又纷纷涌来不少学生想要在此求学。 甚至,包括号称才子之乡的姑苏府,也有不少书生赶了过来。 毕竟周羽如今的名气实在太大。 上次平息镇南王叛乱,朝中几乎没有人知道周羽暗中帮了大忙,但是皇帝知道。 只是,此事关乎着皇家的脸面与尊严,所以也不宜大肆宣扬。 恰逢周羽的书院即将开张,永和帝便巧妙地利用这件事,大笔一挥,亲笔题写了一幅字送至书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除此之外,还赐了一柄玉如意,一把玉戒尺,一方名砚以及金银绸缎等物。 如此一来,更是令得文道书院声名大振,风头力压当朝一众书院。 书院新开,周羽自然要忙碌一阵子。 一是要筛选学生,二是考核前来应聘的先生。毕竟学院规模大了,教书先生也得相应增加。 而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