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4章 圈内人,利益相关匿了 (第1/1页)
“江哥是不是疯了’ “我只能说牛逼!为了一部电影,写了三首推广曲!”“别尬黑,江哥明明是为了几首歌拍了一部电影。”“江哥别这样,我买票还不行吗!’ 能为一部电影作了三首宣传曲的,华语电影圈里是前无古人,可能也是后无来者。 如果将来有人能破这个记录,最有可能的也是江述自己。 同行对手见状,有点绷不住了。 怎么可以这么离谱! 距离电影正式上映越来越近,各家电影的宣传自然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不同的是,他们疯狂发通稿尬吹自家拉踩对家。 江述是疯狂发宣传曲给《情书》造势。 要说哪个受众更大,肯定是后者。 现在的互联网传播速度,出一首传唱度好的歌,几天时间就全网皆知烂大街了。 发通稿还要自己买话题榜单,哪有那么多的受众。 至于两者的宣传效果,其实都差不多。 不是通稿尬吹某部电影拍的好,网友就会信。 毕竟电影都还没上映呢! 通稿的主要目的,还是刷存在感,让观众们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要上映了。 这一点和电影宣传曲的作用是一样的。 在效果差不多的情况下,江述这几首歌的传播范围显然更广,宣传效果自然就比他们的通稿强了。 但是他们肯定也不会等死。 江述继续发歌,他们继续买通稿。 比如让一些所谓的业内资深影评人,以“看过样片”为由,公开为他们站台。 像这样影评还有不少,其他人也有发。 这些不同的人,各自夸着不同的电影,有些甚至自相矛盾。 比如他说《少年》好看吹爆,另外还有人说《少年》拍得很失败。 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踩《情书》。 反正没有一个夸情书的。 发这篇评论的业内影评人名叫姚伟,其实这人在圈内还算有一定的威望。 平时他对电影的评价,九成以上也都符合大众的想法。 因此在网络上也有不少拥趸,他的话还是挺多人相信的。 至于剩下那一成和观众相悖的观点,有时是他确实过于主观了,有时就是别人给的钱太多了。 他很聪明,这种方式虽然偶有翻车,但可以用想法不同之类的理由搪塞过去。 毕竟他绝大多数时候,确实都是对的。 过后再把恰烂钱发的微博删掉,这事儿慢慢就过去了。 “姚老师的话还是可信的,看来情书确实不太行’ “江述的电视剧拍得确实不错,但电影可能真不适合他吧!” “本来想去支持一下他呢!还好忍住了!” “我已经买过票了怎么吧呀!’ “赶紧退了吧!” 这个人的微博话题,很快就上了热搜榜第一。 以他个人的流量,能直接飙到热榜第一有点离谱,显然是背后又人推动的。 江述也看到了他的评论。 就算他心态好,但是看到这人说《情书》不知所云,肯定还是有点生气。 这部电影已经把一個故事讲得完整明白了,什么智商的人才会觉得它不知所云 可以说不喜欢这个故意,但说它不知所云就是瞎扯淡了。 你随便吹其他的电影,哪怕夸到天上去,江述也懒得管。 但这样拉踩,江述可不会惯着他。 江述马上评论: “雾草真是江哥江哥牛逼!!” “赶紧截图留念,免得他把江哥的评论删” “哈哈!但是俺现在也不知道该相信谁了,等电影上映看看口碑再说吧!” “他推的两部电影,背后最高的投资方都是阿狸,狗粮肯定是阿狸发的。” 姚伟看到江述骑脸输出后,又气又急,这种老底被掀的感觉不太好。 如果是个普通网友这么说,他也不会太在意。 但江述就不一样了,他的言论具有相当大的煽动性。 可是如果把他的评论删了,好像就有心虚的感觉 但留着他,岂不是让更多人被他煽动 所以姚伟最后还是删了。 不止删,还把江述拉黑,不让他再多嘴。 没过多久。 江述发了篇微博,微博的内容是许多张图片。 每张图片上,都是自称看过样片的业内人士对几部电影的评价。 除了影评人,还有制片和监制等幕后职务的人跳出来。 无一例外,都是说《情书》是垃圾,什么剧情空洞,不知所云,胡言乱语之类的评语。不过江述把他们的名字都打了马赛克,以免说自己网暴他们。 但是只要网友想知道他们的身份,随便输入关键词在微博一搜就出来,一点都不难。 除了九张图片,江述还发了一段话: 当然,如果他们今天就把微博删了,我也就当没这回事儿。] 看到这篇微博的粉丝网友顿时笑出了声。 ] ] 宋晴文把这条评论截图发到顾谣情的微信上: 顾谣情仔细看了一遍: 于是,宋晴文就用小号,把这条评论匿名发了出去。 这个评论,立即吸引了大量网友的注意力,尤其是他最后还说出了电影台词的最后一个字。 (订票了,大年初一早上第一场!最后一个字如果不是“面”,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撇嘴]] [..... 很快,宋晴文这篇用小号的匿名回答,便在网络上传开了。 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找了团队营销造势引导舆论。 但是显然,网友们对这个回答也保持着较大的信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