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七章 沙海遗珠 (第1/2页)
小小登科后,夏雨便又闲了下来。 府里的杂事,自殷芷兮嫁过来,夏雨这懒人便都丢给了她。 殷芷兮很能干,而且夏洪等本就是殷家人,用起来更是顺手,将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便连与郑氏嫡女(郑妙玄)的大婚,也有凌敬在cao办,不用他烦神。 空下来的夏雨,便来到书房,准备将近期收到的投卷拜帖都一一过目,避免积压太多。 也免得世人说他,一朝显赫,便眼高于底,不肯提携后进。 但等银屏拿出所有拜帖,在他书案上堆成一座小山后,他傻眼了。 “银屏,有、有这许多么” 好家伙,足足有一百多封,这尼玛得看到什么时候 他这位大唐军师,竟是如此吃香么 银屏一脸偷笑:“公爷,谁让您名望高、才气大呢,那些不第的士子,自然都想得到您的赏识。” “不过,奴婢听说,大唐有个规矩,谁推荐的人才,若是有了过错,举荐人可是有连带之责。” “有这规矩”夏雨一愣。 “嗯,嗯,”银屏猛点头:“奴婢见拜帖太多,特意向管家打听了一下。所以,您若要举荐人,可要看仔细了。” “知道了,多谢你提醒。”对银屏的能干,夏雨很满意。 李渊定这规矩,他也能理解,八成也是为了限制各门阀势力,免得朋党问题太过严重。 当即,他拿过拜帖,首先看的,便是姓名、籍贯、功名,甚至再把附着的文章诗词再过目一下。 结果,一连看了五、六封拜帖,一个熟悉的历史名人都没有,文章诗词也很是普通。 他摇摇头。 大唐自立国以来,只在武德元年办过一次小恩科,后面因为连年打仗,科举便一直停办。 据他所知,直到武德五年、北方大定才恢复,也就是明年。 这样一来,只有科举一条上升通道的寒门士子自然急得上吊,只能想办法到处投卷。 这心情夏雨理解,但水平不行,他也爱莫能助。 忽然,打开一封新拜帖时,一个熟悉的名字,让他愣住了:孙伏伽,中国第一个状元! 隋时,中国始开科举。 但直到大唐武德五年,才将第一名称为状元,而孙伏伽,就是有史可考的第一位状元。 而就是此人,堪称中国刑狱史上的奇才,最后也做到了大理寺卿的高位。 夏雨连忙仔细查看拜帖信息:籍贯河北贝州,隋大业八年进士,现任长安万年县法曹。 没错了,就是这个孙伏伽!夏雨很高兴。 你是不是很奇怪,为何此人已经当官了,却还要投卷,甚至历史上还会重新参加科举 其实这并不复杂。 万年县法曹,不过一区区正九品上的芝麻小官。 而可怜的孙伏伽,却已经一口气连做了八、九年,大有老死此位、永不升迁的架势。 如此不得意,但凡有点上进心的,是不是也要琢磨着想点办法 不用说,这是个人才! 而且,历史上官声很好,善始善终! 夏雨一秒钟都没有犹豫,便决定收下此人。 有他的举荐,这孙伏伽仕途会顺利得多,再也不用到处投卷,也不用再重新科举了。 夏雨郑重的将孙伏加的拜帖放到一旁,继续看下去。 半个时辰后,夏雨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马周! 一对年龄:20岁,再对籍贯:山东清河郡人,夏雨便知道正是那位贞观朝的名相了。 这位一代名相,才华横溢,但性格放荡不羁,因此,久久无人愿意举荐。 一直熬到贞观五年,也就是九年后,才被中郎将常何举荐给李世民,从此一飞冲天。 其历史成就和评价,甚至还要高于孙伏伽。 而现在自不用说,这马周,八成还在常何府中当门客、苦熬呢。 如此大才,自然不能错过。 夏雨更加开心的将其拜帖放到一边,这种海边捡遗珠的感觉,真的是非常的美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