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5.这酱油醋汁儿不收钱 (第1/2页)
临近出征,赵政便衣出行,盘算检查一下自己的产业。 最近被发现了不少钱,得多理理。 “承恩啊,朕要你收的宅子,收了多少?” 大乾有两个名声在外的太监,一个是内事太监魏瑾老阴人,另一个,就是外事太监鱼承恩。 相较于实力一绝,护得皇宫万全,有光的地方就见不着人的魏瑾,鱼承恩没什么特点,就是特别忠心,颇得圣眷。 年纪不大的小太监鱼承恩,一瘸一拐的,他小时候和小皇帝共承一驴,经不住圣威,不慎坠马,自此落下病根,人称跛奴。 不过赵政从没将其当过奴才看待,或者说,整个皇宫里,都没有“奴才”这一说法。 穷,养不起。 专职伺候人的奴才多贵啊!还没有生产力,有这钱雇几个人种田不香吗? 鱼承恩拿出贴身小册,算了算:“回陛下,歇山式收了三座,攒尖式收了八座,悬山式十七座,硬山式二十九座.....” 这是宅邸屋檐样式,一般看屋檐高低样式,就能分辨出宅邸的地段、占地大小、是否华贵。 “不错不错。” 赵政面上带笑,满意了。 特意暴露出屋中藏银,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刻。 在乱臣贼子低价抛售房屋的时候,大赚一笔,还能借此让蓑衣卫仔细盯着这些人。 那些乱臣贼子也知道,这么做亏,还会被蓑衣卫盯上,但不得不做,总比被小皇帝埋了内帑金银,来个莫须有直接治罪,要强得多吧? “你估摸着,这次能赚多少?” 赵政心情大好,鱼承恩掌握了他在宫外两成左右的私房钱,有些事不用太回避。 “这...”鱼承恩掐着手指一通乱算:“内臣算不出,这次北征大漠,应是花不了多少钱了。” “花不了多少钱就好啊!” 赵政在狂笑:“走,随朕看看驿站。” 赵政微服出巡出行,不爱带侍卫,哪个侍卫有他修为高? 而且侍卫要是立了功,还得封赏,咱没钱,就不费这功夫了。 神武门外,有许多摊贩,沿街叫卖,热热闹闹。 “来一笼小笼包!” 赵政找着一个摊子,坐下。 “来咯!保证客官您吃的满嘴油!” 小贩端来一笼小笼包,放在小桌上:“酱油醋汁在这儿,不收钱,小笼包十五文钱,您吃好!” 赵政掏出十五文钱,小贩眼巴巴的看着。 鱼承恩掏出两文钱递过去。 赵政埋怨道:“承恩呐,你管外事,知道钱来的不容易,怎能助长这种歪风邪气!” 鱼承恩家里就是摊贩出身:“内臣知道不容易,这种摊贩,得一大早就起来准备,比早朝还早些,赚的个辛苦钱,老百姓家里都不容易.....” 赵政摆摆手,打开蒸笼,一打开,差点没炸。 “这也叫不容易?” “前些年,一笼十二个,去年一笼十个,今年倒好,八个的都来了,到了明年,是不是就剩六个了?” 鱼承恩看着赵政斤斤计较的模样,心中却是感动,只有这样的帝王,才能做到真正从心里关心民生,真心实意对百姓好! 他解释道:“这是大乾经济好!同样十五文钱,一笼十二个变成六个,就相当于涨价了。” “为什么涨价了?因为大乾百姓都有钱了,都吃得起这rou馅的小笼包了!” “商贩肯定就涨价了。” “是极,是极!” 那小贩听见一两句抱怨,连忙点头附和鱼承恩:“这位小爷说得对,地里的庄户都有钱了,都在涨价,咱这包子,也不能原地不动啊!那是要亏本的!” “听说南方那边的早茶,一笼包子就两个哩!” 小贩可不敢冒犯这两位爷,别看穿的破旧还打补丁,但现在就流行这种款式,尤其是小皇帝在朝会上说,补丁是北方千万百姓的血泪之后,更是引起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