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56 四路清军齐出动 (第1/2页)
正所谓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李长青召开内阁下达命令时一套一套的,但这些内阁大臣们执行的时候,光是招揽懂得命题的读书人就忙得焦头烂额。 没办法,大唐帝国手中不缺能砍人的兵,却非常缺读过书的文人!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哪一个不是家里有地的地主? 即便是所谓的寒门,也是一个个小地主啊! 原因很简单,平头老百姓整日里为吃饭问题忙得晕头转向,哪里有余钱供孩子去念书? 能让孩子念个蒙学,认识一箩筐的汉字,就已经是平民百姓里的‘高材生’了。 所以,读书人还得从这个时代的中产阶级,也就是地主阶级家庭里面找。 只有地主阶级才能全家吃饱,有余钱给孩子們支出教育开销。 古往今来,教育都是要花钱的,花的还不是小钱! 即便是21世纪的义务教育,各种开销支出加一起,也能将普通家庭的父母压得喘不过气来,造成生得起教育不起的窘迫局面。 如果教育支出不够的话,生出来的孩子长大了跟自己一样是底层打工人,还生孩子干什么? 只为了给社会培养韭菜和劳动力? 辛辛苦苦养大孩子,开销那么大,就为了培养一个跟自己一样受苦受累的劳动力,图啥? 所以,不是家长们舍得花钱,而是教育的钱不得不花! 真要是选择躺平,也不会去结婚生子…… 愿意多生多育的家庭,说明都是不甘心躺平的家长,希望自己没做到的事情,能在下一代身上找回来。 这其实也是一种希望,说明那些家长跟咸鱼不一样…… 在物资充足的21世纪都是这种情况,更何谈这个落后的平行世界? 平头老百姓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怎么供养孩子读书?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也正是这个问题,造成了有钱人和地主家庭对教育资源的垄断,使得读书人的出身基本上都不会太差劲。 而有钱人对教育资源垄断后,考上科举当了官,又能反哺自己的地主家庭,形成良性循环和更强大的资源垄断,由此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士绅阶级! 士指的是有功名的读书人,绅指的是地方的土财主和大地主。 除此之外,开科举还能让广东省境内的宗族豪绅安心。 说白了,读书人不都是从那些宗族豪绅家庭里出来的么? 这是大环境决定的,除非李长青能让普通百姓家庭解决温饱问题,有余钱供孩子念书,否则取才只能从宗族豪绅家庭里面取。 国家建设需要读书人当官,这是刚需,哪怕有系统傍身的李长青也不能免俗,即便他对那些宗族豪绅没有什么好感,也只能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如果只为了满足自己泄愤的情绪,将读书人都杀光赶跑了,那可就真的变成蝗虫一般的存在。 李长青本质上还是贪图享乐的,谁不喜欢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好日子? 整日里在外奔波打仗,风尘满面的很舒服么? 这年代的科技水平,行军打仗可没有飞机和高铁乘坐,就只能靠自己的身体硬撑! 哪像现代社会里那般,司令官坐在舒适的指挥部里,指点江山就足够了,旁边还有美丽的女秘书服务,闲暇时期,甚至可以跟美女秘书发展下超友谊关系。 古代行军打仗,是真的苦! 即便是将军,也不过就是行军的时候能骑马,下营的时候吃的比士兵能好一些而已。 别当长时间骑马是什么享受,那玩意不是劳斯莱斯,骑久了很遭罪的。 什么? 坐马车? 呵呵,这个时代的马车没有什么好的减震系统,光是一路上的颠簸,就足以把将军的身子骨震散了。 这也是为何很多将军宁愿骑马也不坐车的原因。 真正长时间行军能让人感到舒适的,恐怕只有人抬的轿子了,相对于骑马和坐马车,轿子的颠簸好歹还能人为掌控。 只是,长时间行军让轿夫抬着不实际。 总而言之,这年头行军打仗是非常遭罪的,所以李长青从未想过让自己变成流寇。 大唐帝国的科举取士效率非常高,公告发出去后,也不挑什么日子,估算一下距离广州城最远的宗族豪绅家族子弟的赶路时间,再放宽一些就是考试时间了。 与此同时,对那些大城和交通要点的交接也是同步进行的,一直被闷在广州城附近的广东守备军,总算有了走出去的机会。 他们将会是第一批跟那些宗族豪绅等地方武装实行交接的部队。 李长青要的只是大城和交通要点,周围的村镇乃至县城并没有索要,没有触及到宗族豪绅们的核心利益,所以大家伙都挺配合。 没有人头铁到敢跟李长青对抗。 这其实就是大势! 随着大唐帝国的朝廷在广东省扩张自己的直辖领地范围,周边省份的清军顿时紧张起来。 而平南王尚可喜,则在这时候逃回到湖广省岳乐麾下。 随后,平南王尚可喜就收到惊天噩耗,他因为丢失广东省的罪责,被康熙帝下令剥夺了王爵! 降格为平南将军,留在岳乐账下听用。 当然,康熙帝给了尚可喜戴罪立功的机会,如果能平定广东省的伪唐逆贼叛乱,尚可喜还能恢复自己的王爵。 原本,尚可喜麾下拥兵数万的时候,康熙帝没有颁布剥夺王爵的旨意,但当尚可喜带着三千余溃兵逃入湖广省后,旨意以不可思议的效率下来了。 很显然,京师中的那位大清圣上,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 尚可喜能在广东省挺住,就让他继续在那里消耗妖道李长青的‘实力’。 若是尚可喜被打败了,就将尚可喜的王爵拿掉,震慑宵小之辈! 尚可喜对于自己的王爵被削倒是有过心理准备,他早就在李长青的接连打击下,锻炼出一颗强大的心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