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大小姐刁难 (第1/2页)
今天的中国大街上,香气缭绕。 这条大狗几十斤重,足够他做几十锅焦炒rou片的。 加上rou片切的薄如白纸,更是增加了份数。 抬眼看去,等着品尝美味的人黑压压一片,少说也得有八九十人。 这些人满眼的渴望,都在等着一饱口福。 原料快没了,狗剩跑腿去买材料。 塞给他厚厚一沓子钱,郑礼信没忘了交代他,买什么东西记着给钱。 当然也包括盛菜用的牛皮纸。 今天他感觉浑身有用不完的力气,一锅接着一锅,白皙的手腕露在外面,似乎感觉不到天冷。 “快点,再快点,没瞧着跟不上了吗。”大“鲶鱼嘴”催着加快速度。 郑礼信刚才心思都在烧菜的火候上,没顾得上管别的。 炙热的锅烤的他脸色发红,感觉到时候了,伸手抓起勺子把,就是一顿前后左右的掂勺,火光四起,香气四溢。 把一锅烧好的rou片放在牛皮纸上,rou片晶莹剔透,配菜红绿搭配,点缀的主菜叫人垂涎三尺。 “喂,你俩轻点……”斜睨了眼打下手的二“鲶鱼嘴”,他生气地说。 这二“鲶鱼嘴”给客人打包时,趁着郑礼信不注意,嘴就没闲着,抓起rou片就朝嘴里塞。 这人嘴巴大,一下子能塞进去六七块。 大“鲶鱼嘴”比他还狠,一块块朝嘴里扔,咀嚼地快,一眨眼功夫就能吃进去般盘子。 “小北京,这锅的有点硬,过油时间长了,下一锅注意。”大“鲶鱼嘴”厚着脸皮替自己打圆场。 他俩现在的身份是打下手兼评委,自己封的。 “各位,各位,吃的时候顺着风吃,要迎着风,呛着吃口感差多了,唉,那几个,这么好吃的东西你就什么大蒜啊,白瞎咱中国大街美食了。”二“鲶鱼”肆无忌惮地提醒着。 很多人看出来了,这俩家伙这么做就是趁机多吃东西,嘴从来就没闲着。 慢慢的,郑礼信看出来了端倪,却也只是提醒。 狗剩买回来一沓子牛皮纸,和一些油盐酱醋白糖淀粉,一会功夫又不够了。 他拿着钱去买,刚朝人群外走,一个竖着小辫子丫头伸手拦住了他。 “我们又来了,小姐说你们骗人,还要再考考他,就那个小厨子……”丫头小莺,脸色黑红,一副伶牙俐齿的模样。 说话间,她扭头指了指不远处一家双马马车,车夫是个膀大腰圆的汉子。 狗剩看车夫模样,一下子就想起来了,这不是煤矿老板鲍家的专车吗。 这种高头大马马车,在哈尔滨市里一共不超过十辆。 那时候能有双马马车的,赶上现在身价几十亿的商贾老板。 “对,这会得好好考,狗rou做吃的,想想都难吃,就算是酸甜口味的也不好,这么多人给他捧场,我看就是个骗子,你们是托,都商量好的。”一个圆脸少女声音甜甜地说。 “嗯,我也感觉有些反胃,狗rou炖着好吃,大补的,那边几十家高丽馆子,都做的不赖,钱没少花,他给的太少了。”有人趁机跟着起哄。 这人三十多岁,穿着长袍马褂,提留着鸟笼子,胖乎乎的,一脸贪吃相。 一看就是个衣食无忧的公子哥。 俗话说,众口难调,他这话里有好几层意思,嫌弃量少,还嫌花的钱多。 郑礼信毕竟是外乡人,光靠几个穷朋友支持,叫他们一说,弄的有些脸红。 倒不是他不愿意争辩,关键是太累了。 一连串,烧了几十锅菜,还都是先过油,后烧制,为了追求最佳火候,掂勺掂了几百次了。 再有,他对开酒楼这个行业有独到心得:酒香不怕巷子深,独特的美食不是靠嘴说出来的,需要时间考验,需要口口相传。 他擦着汗,眼看不少不明真相的人跟着起哄,眼镜微眯,一副厚道可爱的模样。 “小北京,这些人瞎扯淡呢。”大“鲶鱼嘴”气愤地说着,不停地朝嘴里扔rou片。 “别介,鲍大小姐一家人总光顾各大饭店,中餐西餐,什么馆子都去,她要是说不好吃,谁还能来捧场,郑小九,要不你过去行个礼,磕个头也行,叫她放你一马。”二“鲶鱼嘴”出起了馊主意。 他和大“鲶鱼嘴”想法不一样,这么好吃的美食,千万别弄砸了,郑礼信人好,岁数小,人大方,给朋友吃的喝的根本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嘿嘿,九成哥,大小姐长得多俊呢,就跟洋娃娃似得,都说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