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2章 路遇流民 (第2/2页)
我等都是本地人,只是累了在此歇歇脚,若是妨碍了尊驾,还请恕罪,我等这就离开。” 显然这些人并不想说实话。 史涣有些无奈地看向刘宏,摇了摇头。 刘宏见史涣问不出什么,转头对刘陶道:“子奇先生随我过去看看情况,嗯,带些铜钱吧。” 刘陶点点头,与其他人一起凑了些零散的铜钱,装在一个布袋中,然后跟着刘宏走了过去。 “公子。”史涣喊了刘宏一声,又向流民介绍道: “各位乡亲,这位是我家公子,今日游历至此。我家公子是心善之人,最看不得有人受苦。若各位有何难处,不妨讲与我家公子听,说不定能帮到各位。” “不错。”刘陶也上前道,并提起手中的布袋,“此袋中装的是五铢钱,只要各位能如实回答公子的问题,这些钱就给你们了。” 一时间,这些流民几乎全都看向了刘陶手中的布袋,明显很是意动。 刘宏知道该自己出场加把火了,他从刘陶手中拿过那个布袋,直接扔到了那个中年汉子面前。 布袋并未扎口,落地之后,黄橙橙的铜钱洒了出来,散落一地。 刘宏佯作不悦地责怪刘陶:“些许小钱,不值一提,一发给乡亲们就是,何必作此市侩之举。” 刘陶很是配合地答道:“公子教训得是。” 两人一番表演,还是有些效果的。 那中年汉子看着地上的铜钱,估计少说也有几百枚,按现在的购买力,差不多够买几石米了,而且那个布袋也能值些钱。 几经犹豫,这汉子终是没抵抗住诱惑,试探道:“这钱果真给我们了?” “自然。”刘宏笑道,“只是我等出行仓促,并未多带铜钱,还请大叔见谅。” “这已然很多了。”中年汉子咽了口唾沫,“公子想问什么问题?” “也不是什么要紧事。”刘宏道,“我是太学生,到南阳来是为了游历,增长见闻。今日在路上见许多人好似遭难了一般,有些好奇。请问大叔,最近南阳受灾了吗?” “没有。”中年汉子面色复杂地摇了摇头,“去年倒是遭过旱灾,收成下降不少。” “一向听说南阳为天下第一郡,我见这良田也是一眼望不到边,料想即使去年受了旱灾,影响了收成,也不至于让百姓饿肚子吧?”刘宏诧异道。 “唉!”中年汉子长叹一声,“饿不饿肚子和有没有收成是两码事。” “噢?这是为何?大叔能详细讲讲么?” 中年汉子又沉默了。 刘宏见此,也不催他,转而吩咐史涣,“公刘,去取些食物来,给乡亲们填填肚子。” 史涣答应一声就转身去了。 刘宏又看向那中年汉子,“大叔,先将钱拾起来,给众人都分分吧,各自收好,免得出了意外。” “来,都坐下说话。”刘宏再招呼流民一声,也不管他们如何反应,自己先一屁股坐到了一捧青草之上。 刘陶也跟着坐了下来。 刘宏的这番举动让流民彻底放下了戒心,渐渐各自坐了回去。 那中年汉子也捡起地上的钱,挨着给每人胡乱地塞了一把,剩下的连同布袋都揣到了自己怀里。 “老丈,今年贵庚几何?”刘宏看着一个老头问。 见其似乎有些没听明白,又补充道:“我是问老丈年岁多少。” 或许是那老头收了钱的缘故,这时很是配合,其恭敬答道:“小人生于永建六年。” 这回轮到刘宏不明白了,他看向刘陶。 “永建为孝顺皇帝年号。”刘陶算了算,接着道,“永建六年距今,嗯,四十有七。” 刘宏心底惊诧不已,他看这老头的外貌还以为有六七十呢,哪知道连五十都没有,这老的也太快了吧。 “老丈家住哪里?”刘宏又问。 “小人哪里还有家啊!”老头哀叹道。 刘宏眉头微皱,正待再问。 先前那个中年汉子走了过来,道:“我等是南阳棘阳人,这位是我大兄,那边那位是我二叔,我们三家上月刚卖了田地房屋,相伴来宛县碰碰运气,看是否有大户人家愿意收留。” “汝等三户人家就这些人吗?”刘宏疑惑道。 这十几人看着挺多,可这年头每对夫妻可不止一个孩子。 “原本也不止这些人,其余都过世了。”中年汉子黯然道。 刘宏问道:“既然汝等有田有屋,为何要卖掉,弄得无家可归?” “若不是实在维持不下去,我等也不想如此。”中年汉子答道,其余人也跟着摇头叹息不已。 “是何道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