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章 安置蔡邕 (第1/2页)
这两天刘宏很烦躁,自上次朝会之后,他不断收到针对蔡邕的弹劾奏疏,现在他面前的这类奏疏都快堆积成山了。 “蔡邕就这么招人恨么?”刘宏嘀咕着,将手中的一份奏疏扔得老远。 当然他很清楚这不仅仅是蔡邕个人的问题。 别看上疏弹劾的朝臣们个个恨不得蔡邕立马去死,但真要说他们与蔡邕有多大的仇怨倒也不尽然。 朝堂上的很多事件都不能只看表象,表面上跳得欢的可能只是探路的小鱼小虾,真正的鳄鱼往往都潜伏在水底,他们的攻击意图从不会轻易展现出来。 抛开某些个人恩怨不谈,就蔡邕这事,刘宏琢磨着那些阴险的鳄鱼们大概有这么几个意图: 一是打击已经展露雏形的帝党,进一步打压皇权,并小小地敲山震虎,掐灭刘宏心中不断跳动的野心小火苗; 二是借蔡邕来试探刘宏,看刘宏是真的变成了有为明君,还是依然是那个天性凉薄、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昏君; 第三就可能是试探刘宏对党人的态度是否有变化,毕竟蔡邕涉及的大罪之一就是私通党人。 除此之外,也可能还有其他目的,那就不是刘宏所能想到的了。 这每一个意图涉及到的势力都可能有差别。 说也奇怪,上弹劾疏的大臣什么背景都有,反倒最先出头的程阿没了动静。 刘宏也弄不明白这其中有什么蹊跷,更分不清究竟是谁在背后搞鬼。 “看来有必要加快搜罗人才的速度啊!” 每每到了这样看不清迷雾之时,刘宏就不由感叹人才需求的急迫性。 他现在连一个像样的谋臣都没有,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能自己一个人坐在宫里胡乱揣测,每天不知道要耗费多少脑细胞,还不知道想出来的是否对路。 还有就是可供他参考的信息来源太少,无法做到真正把控全局,只能见招拆招,被动应付。 就像这次朝会一样,原本计划的挺好,可谁知别人只来个小小的弹劾就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他现在倒是有点理解原主汉灵帝了,如果不是有着穿越者的先知优势,或许他还真只能做个像汉灵帝那样的窝囊昏君。 “陛下,廷尉求见!” 亲卫史涣的声音打断了刘宏的胡思乱想。 “宣!”刘宏迅速清空了杂乱的思绪。 “拜见陛下,陛下万安!”廷尉郭禧很快走了进来。 “免礼!坐。” 待郭禧落座,刘宏问:“郭卿可是为蔡邕之事而来?” “正是。微臣已按陛下吩咐对蔡大夫之事做了初步调查,并询问了蔡大夫本人。微臣已全部记录下来,还请陛下过目。” 郭禧说着,掏出一卷帛书,欲递给刘宏。 刘宏摆了摆手,“这些朕就不看了,卿说说你的看法吧。” “唯!” 郭禧将帛书放下,接着说道: “依臣看,针对蔡大夫的弹劾都有些言过其实,并不足以论罪。 蔡大夫以往上疏,不论是言政还是弹劾均未有明显的谋私之举; 另外,蔡家与泰山羊氏有姻亲关系,有所往来实属正常,是否有结党行为,尚需时间详查。” “蔡邕如今可还在廷尉府?” “正是。微臣对其做完例行询问之后,本让他自行离去,可被其拒绝。” “这个蔡伯喈啊,还真是迂直的可爱,或许也正因此才有了点清流士大夫的风范。”刘宏轻笑道。 “其实朕是了解蔡邕的,他这个人就是不懂官场权变之道,得罪人太多。要说结党谋私,那还真太高看他了。 不过作为朝廷重臣,立场还是得分明,个人的小恩小义与国家的大是大非不可混为一谈,蔡邕真正的问题就在于此。” 刘宏知道郭禧多半会将他的话转述给蔡邕听,如果蔡邕聪明一点,大概能懂得他所表达的意思吧? 不论前世今生,刘宏对蔡邕都是很有好感的,蔡邕有才有德,是纯正的文人士大夫典范。 不过蔡邕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三观太过圣人向,他嫉恶但更好善,往往可能因为别人的一点小善而忽略了大恶,说白了就是有点妇人之仁。 这种性格既招人爱又遭人恨,爱他的人不一定有多少真情,恨他的却可能致命。 原本历史上的蔡邕就是这样,因为进谏得罪同僚而被流放,因为赏识之恩哭董卓之死而被王允所杀。 现在的蔡邕也是,他一味同情党人的遭遇,而不去思考天子为何要打击党人,更不深究党人背后的利益、立场,看问题过于表面化却总在积极表达政见,这样的人在险恶的朝堂上怎能不栽跟头? 刘宏知道蔡邕其实根本就不是做政治家的料,而是更合适做一个学者、艺术家。 刘宏爱惜蔡邕的才华,不希望蔡邕再发生类似的悲剧,那么让蔡邕去干适合他的工作或许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在郭禧来之前,对于蔡邕的处置,刘宏就已经有了计较。 他拿起一卷帛书,递给郭禧。 “朕闲暇时写了一篇小文,卿将此文带给蔡邕,转告他,就说朕要对他说的话都在此文之中,望他能够领悟。 另外,卿顺便传一道旨,转任蔡邕为公车司马令,专司征辟人才及策试之事。 再传朕口谕,令蔡邕转达蔡质,让其主动上表致仕养老吧。” 郭禧忍着心中的疑惑,将帛书和圣旨都接了过来,然后问: “敢问陛下,群臣弹劾蔡大夫叔侄结党之事还要继续调查吗?” “查啊,为何不查?”刘宏指着面前的一堆奏疏,哂笑道: “别人搞那么大阵仗,朕也不能虎头蛇尾不是? 不过朕要你查的可不是蔡邕叔侄,他们不是弹劾蔡邕叔侄与党人交往甚密么? 正好借此给朕好好摸摸党人的底,就从泰山羊氏开始,朕要知道党人被禁锢之后平素的一举一动。” “怎么?有难处?还是觉得不妥当?” 见郭禧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刘宏皱了皱眉。 郭禧连忙解释道:“没有。臣是想问,陛下是要臣调查党人是否有不法、不轨行为吗?” “朕不是说了么?一举一动!他们平日里,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结交什么人,全都可以查查。” 为了让郭禧安心,刘宏又说道: “朕知道很多公卿大臣都同情党人,包括郭卿你在内,认为党人都是忠臣、良臣,被禁止出仕太过冤枉。 朕也很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党人是被冤枉的,被禁锢的士人有多少忠臣,又有多少可用之人。 既如此,那就调查一番,不都清楚了么?” “陛下圣明!”郭禧语气中很是振奋,大概是听出刘宏的话中透露出了宽宥党人的意思。 郭禧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