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1章 灞庄 (第2/2页)
“啊?” 牛四瞠目结舌的道:“司丞,这怕是不太合适吧?” 想他牛四只不过是一个花匠,贱籍,如何当得了官? “我说合适就合适,在守捉司,一切都是我说了算。”裴绍卿道,“老牛,你就只管安心当你的守捉司棉种署丞,别管其他。” “你们棉种署的工作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改良棉种,培育出产量更高的棉花品种。” “第二个工作就是指导七盘山区的山民种植棉花。” “两年之内,我要让公主在七盘山的一万户封户全部种上棉花。” “喏!”牛四涨红了脸,叉手应喏,这一刻,他只想把命都卖给裴绍卿。 裴绍卿又对上官婉儿道:“婉儿,你记一下。” 上官婉儿便赶紧掏出软抄本和特制的炭笔。 裴绍卿道:“这次返回长安之后,有几件事要优先安排。” “第一件,在安德坊办一个棉纺作坊,专门将棉絮纺成棉线。” “第二件,在安德坊办一个织布作坊,负责将棉线织成棉布。” “第三件,在安德坊办一个成衣作坊,负责将棉布做成棉衣。” “第四件,招聘十名左右的熟练铁匠,有铜器浇铸经验的优先。” “第五件,从长安城的纺织、成衣铺中寻找并高薪聘请掌柜人选。” “第六件,从国子监算学招聘三十名以上学生,进入安德坊各工坊实习,全都记下来了吗?要不要我再说一遍?” “全都记下来了。” 上官婉儿道。 ……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裴绍卿一行就离开翠微宫,动身前来灞庄。 灞庄,是裴绍卿假借太平公主的名义而建造的一座别苑,因为建在灞水上游,所以才取名为灞庄。 裴绍卿之所以要建这么一座庄园,是为了建水力机械厂。 就目前而言,手工作坊就足以满足生产需求,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日渐发达,对商品的需求将迅速增长。 到那个时候,手工作坊就再也无法满足要求。 所以,得提前考虑引入机械动力,说直白些就是蒸汽机。 但是蒸汽机是不可能凭空出现的,别的不说,光是铸铁件的加工就不太可能依靠手工打磨来完成,所以得首先引入水力机械。 首先用水力,把第一台蒸汽机母机加工出来。 然后大唐就将进入蒸汽机械时代,到那时候,第一次工业革命就能提前完成,大唐就能早于另一个时空的英国将近一千年进入工业时代。 所以,这个灞庄的建设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因为太重要,所以裴绍卿专门让崔九来督建。 不过因为时间太短,所以当裴绍卿赶到之时,灞庄还只建了个雏形。 灞庄的主体建筑是一座横架在灞河上的飞楼,一根巨大的木轴从飞楼中探下,深入到底下的灞河。 不过,此时的灞河已经天冷结冰。 所以浸没在水下的水车也被冻住,难以转动。 但是等到明年开春,灞水解冻后,随着灞河河水的冲刷,水车就会开始转动。 再然后通过传动轴以及传动机构,可以带动飞楼上的机械结构工作,在未来,飞楼上将会有车床、钻床等机床。 当然,只能是最原始的木头机床。 所以指望加工出精密的铸铁件是不用指望的。 裴绍卿的最高目标,是能通过原始车床加工出铸铁齿轮。 只要齿轮做出来了,就能把原始的木头机床换成高强度的铸铁机床,然后就能加工出更高精度强度的铸铁机床。 这样螺旋式的提高, 最终制造出蒸汽机! 裴绍卿的目标是十年内制造出可以商用的蒸汽机母机! “大郎!”崔九陪着裴绍卿登上飞楼,皱着眉头劝说道,“你花这么多钱在灞河上游建造这么一栋飞楼有什么用?” 裴绍卿也没有解释,因为解释了崔九也不懂。 当下裴绍卿反问道:“九叔,已经花多少钱了?” 崔九扳着手指头rou疼的说道:“物料、人工还有工匠的工钱,已经花去三万多贯,只是这个水车就花了一万贯!” 顿了顿,崔九又道:“大郎,你打造这么大一架水车做什么?” 也是难怪崔九不解,因为裴绍卿打造的这架水车是平着浸没在河水中的,而不像那些灌溉用的水车是竖起来的。 裴绍卿其实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把水车竖起来。 因为把水车竖起来,不仅可以用来做动力源,还能灌溉灞水两岸的山地。 但最终,裴绍卿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一来整个山区将来只会种植棉花,所以对于水源的需求不大,二来水车横着浸没在河水中,动力更充沛也更稳定,而如果把水车竖起来,光是两端的支架就会是一个大难题。 “九叔,这些你就不用管了。” 裴绍卿也没有多说,只说道:“你照做就是了。” “叔不是担心你花冤枉钱么。”崔九道,“这可是好几万贯哪。” “没事,九叔,我心里有数。”裴绍卿笑了笑,又道,“九叔你几曾见我花过冤枉钱?” “这个还真是。”崔九欣然道,“大郎你打小就不是吃亏的主,从来只有你占便宜不见你吃亏,你这么一说,叔真就放心了。” 说话间,两个人已经走进了飞楼。 只见水车连入飞楼中间的主轴上,是一个木头齿轮。 通过木头齿轮,带动一根横架在飞楼上的悬梁主轴。 除了这根主轴,飞楼中就再没有别的,所以看上去空荡荡的。 但是等到明年,悬梁主轴上将会多出十几个传动轮,这些传动轮可以通过皮带,将动力传输到底下的车床。 等到明年开春,灞水解冻之后, 这些木头车床就可以开始工作。 到时候,就能进行车削、钻孔的加工。 只不过,眼下这十几台木头车床都还没影呢。 这十几台木头车床,还得裴绍卿亲自绘制加工图纸,然后交由杨七,然后由他带着徒弟们在这个冬天赶造出来。 裴绍卿自己也不知道这车床能不能一次就加工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