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040章小看古人了 (第1/1页)
叶青当然积极支持族人向往文明的举动。 便给噜噜等做木工的人,下了大量打制八仙桌和条凳的任务。 几个陶轮也让给了族人使用。 他觉得陶轮制陶还是太慢,只适合制造有个性的艺术品,不适合大批量制造日用品。 他准备制造一套手动冲压装置,来大批量制造普通的日用陶器,如,碗、盘这些。 虽说部落并不需要这么多的陶器。 可是,外面还有别的部落,制出的陶器,还可以和其他部落进行交易。 陶器目前来说,制造成本是最低的,比麻布、粮食都更适合用来大批量交易。 昨天听了族长和几个老人商量的内容,部落需要要向汪芒国纳“贡”了。 原身“青”的记忆并未有这个信息,穿越过来,叶青一直忙于对抗危机,没有关心过外面的情况。 听到外面还有一个“汪芒国”,还需要给其纳“贡”,叶青惊呆了。 仔细询问了之后,叶青大开眼界,才发现自己远远低估了古人。 原来,防风氏和周边的部落都是出自汪芒国,都是从汪芒国分支出来的。 古人重视传承,汪芒国便是各部落的祖地、宗主。 祖先是要祭祀的! 但各个部落都分立了氏族,远离了祖地,不可能经常回祖地祭祀祖先,所以,便由汪芒国代为祭祀祖先。 祭祀祖先,需要贡品,这个总不能也让汪芒国全部承担啊,于是,纳“贡”就出现了。 各个部落,在种植的水稻收获之后,便将收获的一部分送到汪芒国,献祭给祖先。 纳贡原则上是按部落的人口数量来缴纳的,但实际并没有强制要求,也并没有人来统计你部落的人口。 完全是部落自愿缴纳。 子孙祭祀祖先,天经地义,有一个子孙后代,便出一份“贡”献。 如果纳贡少了,部落本身就会不安。 那代表着有部分族人,将不能得到祖先的承认,死后也不能归入祖先所在的世界,相当于被驱除出了族群。 这对族人来说,是非常恐惧的事情。 而纳贡的时间,也是各部落进行交易、婚配的时间。 各部落会带上准备交易的物品和适婚男女,在这个时间进行交易和婚配。 这就是一个集-会。 而在这个交易集-会上,有一样商品,每个部落都是必需的,且只有汪芒国拥有。 那就是……盐! 没有纳贡的部落,是会被排除在盐的交易之外的。 如果无法通过交易获得盐,盐,就要部落自己想办法了。 而在这个时代,单个小部落是没有办法想的,技术、人力都办不到。 盐是海盐,周边部落到海边的距离,一百多公里。 这个距离,在现代不算什么,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去海边制盐,先不说有没有掌握制盐的技术,单单是跨越这么远距离,调动人力物力都是不现实的。 野外,河流水泽密布,在没有发明水面通行工具舟楫的情况下,那是寸步难行。 独木舟和竹筏,载人还行,却无法承载大量物资。 这还没有计算野兽、鳄鱼等袭击的危险。 听到这里,叶青恍然大悟,心里立马冒出一个字眼,“垄断!” 就说嘛,完全靠自觉来纳贡,怎么都不现实。 一个部落分立出来,就算开始的几代人还在惦念祖地,可是经过几代人之后,后人对祖地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印象了。 祖地只是一个传说罢了。 人心是复杂的,将自己的劳动收获白白送给别人,心底里是怎么都不愿意的。 至于祭祀祖先,自己自立一个祖地不就好了? 族人都生于斯、长于斯,居住地立为祖先祭祀地,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汪芒国也是一个部落,是一个比其他部落大了很多的部落。 它比其他部落大,并且还能持续不断地往外分迁部落,原因在于所处地理位置。 汪芒氏先祖选了个好地方啊! 这片地带的部落,食物主要来源自水稻种植,这种食物获取方式,比渔猎要安全、稳定的多。 这促使了人口大量繁衍,也是汪芒氏能繁荣的原因。 而种植水稻,在没有发明灌溉技术的时候,种植地点便极其重要,只能在河边滩涂开辟水田,进行种植。 适合开辟成水田的滩涂有限,这便决定着一个地方的人口容纳上限。 防风氏部落本来开辟的河边滩涂水田也就不到百亩的样子,200来人就是部落人口的上限。 再多,养不活。 而汪芒氏所处的位置,便极其优越,能够开辟的滩涂水田,是防风氏部落的十倍之多。 部落极限人口也就保持在2000人左右。 多出这个人口数,便也要往外分迁人口,防风氏和周边部落就都是这么来的。 人类的繁殖能力还是很强的,如果有充足的食物,叶青估计,十年,部落人口便能翻一番。 他记得,父、祖辈,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八九个的很多,十一二个的也不少。 不加限制,一个妇女,生育十来个孩子,很正常。 而有充足的食物,母婴的营养有保证,夭折率也将大幅下降。 理想的情况下,做到十年人口翻番,不是不可能。 汪芒氏被称为“国”而不是部落,是因为汪芒氏筑了“城”。 虽然只是土围子,但也是城! 城池?! 叶青大为震惊。 立马就想跟随纳贡的队伍去亲眼看一看,看看这个时代的城池究竟是什么样子。 但想到自己才六岁的身体,便放弃了这个作死的打算。 他可没有忘记,这个时代,那恐怖的夭折率。 在野外,说不定随便喝的一口河水,随便一个草叶划拉出的伤口,便可能要了自己小命。 没有抗生素啊,随便一个发炎、感染就可能是致命的。 更别提猛兽毒虫这些了。 这一番了解,叶青大开眼界。 这次纳贡,由于这一季稻谷颗粒无收,纳贡就只能用其他物品替代。 交易,也需要物品。 部落的打渔队一直没有停,部落的渔获非常充足,但没有人想着拿渔获去交易。 食物获取不易,太珍贵了。 虽然部落现在食物充足,可以后的事情谁又知道呢? 如果老天什么时候发疯,族人进不了雷泽,那不就没了食物来源? 居安思危,是人的本能。 叶青也不例外,食物放在首位,拿出一点点渔获作为贡品,还能够接受,大量交易出去,不可能。 那么用什么进行交易? 金属工具不行,目前部落自用都还不够。 想了一下,部落有两样东西,能够大量交易。 麻布和陶器。 有着纺纱机和织布机,部落织布的效率远远高于其他部落。 麻布原料是麻纤维,部落的麻纤维有限,可以通过交换,换回麻纤维,然后织成布,再交易,形成良性循环。 如此,部落便能换回大量的其他需要的物资。 陶器的成本就更低,原材料是泥土,遍地都是。 再加上自己将要制作的手动冲压装置,大批量制作……啧啧,前景很美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