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零三章 震撼世界!单场20+20+20!(4K,求月票) (第1/2页)
,NBA之我的队友是纳什 这位解说员听起来是在调侃。 但是很多观看直播的球迷,并不觉得这是在说笑。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 看看今天苏寒执行控卫职责之后,纽约尼克斯的进攻吧! 用一个字来形容: 纽约尼克斯今天的进攻如同吃了德芙一般顺滑! 太流畅了! 讲道理。 单纯只是靠尼克斯这群球员,可达不到这么丝滑的效果。 尼克斯今天的进攻之所以能够如丝般顺滑,全都是因为今天支配球的辣个男人,名为苏寒! 苏寒在这场比赛至今为止的直接助攻,高达6次! 策动进攻就不多说了,这玩意也就m10的球迷喜欢提。 简单来说: 纽约尼克斯开场至今的每一次进攻,几乎都跟苏寒有关。 直接得分,直接助攻,梳理进攻,策动进攻。 他就是尼克斯进攻端的超级发动机,疯狂运转之下,让整只球队变得如此顺滑。 放眼全联盟。 能够想苏寒这样,将一只球队的进攻梳理到如此完美的控卫。 还有谁? 有一说一。 没有人能够比苏寒更懂控卫了! 换句话说。 打控卫的苏寒,那真的就是联盟第一控卫的有力竞争者啊! “现在还有人质疑我的决策吗?” 与此同时。 波特兰。 耐克总部大楼。 创始人菲尔·奈特看着这场比赛的转播开口:“我们就不该用中锋那一套来看待苏寒。” “只要他想,苏寒完全可以从1号位打到5号位。” “甚至是打到替补席,菲尔·奈特先生...” 有耐克的董事补充了一句:“就像他去年在芝加哥做的那样。” “这就是苏寒的魅力所在。” 签下苏寒的奥特·希尔环顾全场的耐克高管:“你知道,他们也知道,苏寒去年在芝加哥的表现,并不是减分项。” 就像奥特·希尔说的那样。 去年圣诞大战,在芝加哥。 苏寒不仅展现出自己绝对的球场统治力。 还从芝加哥公牛的1号位罗恩·哈珀,一路爆锤2号位的乔丹,3号位的皮蓬,4号位的丹尼斯·罗德曼! 甚至连公牛的替补球员也没有幸免于难。 虽然他们只是拦着路,但还是被苏寒左肘右肘一个慢动作带走。 这一战。 苏寒虽然吃下了禁赛的惩罚。 但却让他名声大噪。 君不见。 苏寒在芝加哥化身天朝武圣那场比赛所穿的球鞋,直接原地起飞! 销量瞬间爆炸! 就算不谈球鞋。 光是苏寒ko罗德曼那一幕的静置画面海报,那都卖爆了! 说的再简单点: 打架这种事,你要是搁其他人身上,可能是负面影响。 但是放在苏寒身上,反而话题度拉满,让他的商业价值更加爆表。 “苏寒签名球鞋的设计怎么样了?” 看到比赛继续,菲尔·奈特问了一下苏寒签名球鞋的开发进度。 “设计师已经在画设计图了。” 耐克设计部的总监回复道:“但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 “我们设计部的工作人员跟苏寒本人的设计理念产生了一些分歧。” “究竟是按照设计师的理念来,还是按照苏寒的理念来设计呢?” 耐克设计师还是按照传统中锋那一套来给苏寒设计签名球鞋。 再加上苏寒这种打法。 所以设计师在球鞋设计上,增加了球鞋的保护性。 高帮的同时,加料更多,让球鞋整体变得更加笨重。 这一点,被苏寒直接否决。 他更希望设计的是一款低帮的球鞋! 具体的参考样板,就是篮球鞋领域未来最经典的鞋款——zoomkobe4! 换句话说。 苏寒这是在要求耐克给自己设计一款后卫鞋! 这简直刷新了耐克设计师的三观。 哪有给中锋,尤其还是像苏寒这种打球看起来就费膝盖和脚踝的中锋。 设计一款低帮后卫球鞋的逻辑? 这不是等于拿苏寒的健康开玩笑吗? “按照苏寒的意思来。” 然鹅。 菲尔·奈特直接站台苏寒:“记住,苏是划时代的存在,我们也是时候在球鞋设计上,做出点大胆的尝试了!” nba球鞋行业发展至今。 尚未有过低帮的篮球鞋面世。 低帮球鞋可能日常穿着会更加方便,但是对于脚踝的保护,远不如高帮。 耐克这回就要在苏寒这个挂时代的球星身上,设计出一款划时代的球鞋! 镜头从耐克总部回到印第安纳。 场边的步行者主帅拉里·伯德的脸色可不好看啊。 首节比赛结束。 苏寒在进攻端没怎么得分,仅仅贡献了7分——职业生涯迄今为止的首节最低得分。 但他在进攻端送出了8次助攻! 什么概念? 单节7分5篮板8助攻! 还有2次封盖1次抢断入账。 第一节尼克斯跟他有关的得分,达到了惊人的28分! 更重要的是: 在单节送出8次助攻的情况下,苏寒整节0失误! 0失误单节8个助攻。 这谁顶得住啊? 反正拉里·伯德是有点顶不住了。 在苏寒的带领下,尼克斯单节轰下了34分。 火力极其凶猛。 “纽约尼克斯这是将进攻的节奏提升到了极致!” 现场的解说员在首节比赛结束时表示:“苏寒不止一次的在7秒之内结束了战斗。” “是的,他的传球太干脆利落了。” 另一位解说员抬头看向大屏幕,正好看到了第一节极具代表性的一次传球:“看看这個回合吧...” “苏寒主动发后场边线球。” “步行者全队都还在处于回防的状态之中。” “接到裁判传球的苏寒,直接选择将球传向了前场!” “最终由本·华莱士扣篮得分。” “整个过程才过去多久?” “别说7秒了,从苏寒传球到本·华莱士完成得分,甚至没用到5秒的时间!” 这进攻发起到终结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苏寒的眼里仿佛没有他看不见的传球路线。” 现场大屏幕一直回放苏寒首节的8次助攻,现场的解说员干脆也顺着这8次助攻点评道: “他的每一次传球,都像是开着上帝视角在传球...” “不,哥们...” 这位解说员的总结被另一位解说员打断: “很多时候,苏寒的传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